秋季


中医药膳黄精煨猪肘

黄精煨猪肘, 黄精味甘,性平,是药食两用的滋补强壮佳品,有益气养阴补虚、调补肺脾肾脏的作用,如清代医学家张璐《本经逢原》说:“黄精,宽中益气,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强坚,皆是补阴之功。” 猪肘即猪蹄髈的俗称,味甘微咸,性平,有和血脉、润肌肤、填肾精、健腰脚的功效,补益作用较猪肉更强。 本方为民间验方,以黄精和猪肘为主,合入具补气健脾之功,善治精神不振、四肢乏力、食欲减退的党参与红枣组成。全方合用,有调补脾肺、益气养阴、补肾强腰的功效。传统上苦夏身瘦,立秋需调补,现如今秋季养生宜润养脾肺,故本方宜于“贴秋膘”、丰肌润肤之用。另外,也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饮食不振、形体消瘦,肺虚引起咳嗽、长期不愈,以及肾虚精亏导致腰膝酸软、腰脚无力等病的调补。

2025-05-27

中医药膳冰糖莲子羹

冰糖莲子羹,《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莲子味甘微涩,性平,归心、脾、肾经,除养心、益肾、补脾之外,还具有较好的收涩之性,可涩精、止泻、止带。如清代医学家黄元御在《玉楸药解》中说:“莲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涩之性,最宜滑泄之家,遗精便溏,极有良效。” 冰糖为白砂糖煎炼而成的冰块状结晶,味甘、性平,入肺、胃二经,其不同于性凉、清热利尿的白砂糖,以及性温、温中止痛的红糖,而是养阴滋润、润肺止咳、益胃止渴,最宜秋季养生之用。 本方为民间验方,以莲子、冰糖为主,合入酸甜消食的金糕与甜香开胃的桂花卤组成,口感滑柔、清甜、黏稠。全方合用,具有补脾润肺、收敛固精的作用,是秋季养生润肺止咳、益胃止渴的必备良品。另外,对妇女体虚白带,男子肾虚遗精、滑精、早泄,以及脾虚久泻、食欲不振等病亦有较好的调治作用。

2025-05-27

中医药膳芝麻核桃羹

芝麻核桃羹,芝麻有黑、白二色,习惯上黑色入药,既是食物,亦是药物,为药食两用之品。黑芝麻味甘甜、性平和,入肝、肾、脾、胃、大肠经。东汉《神农本草经》指出:“补五内(脏),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久服轻身(减肥)不老”,清代医学家黄元御《玉楸药解》记载:“补益精液,润肝脏,养血舒筋。疗……皮燥发枯、髓涸肉减、乳少……生秃发”。明代医学家缪希雍《本草经疏》评价:“气味和平,不寒不热,益脾胃,补肝肾之佳谷也。” 黑芝麻因其色黑入肾,味甘甜入脾胃,同时甘甜之味又有补益作用,故其有补肾、补脾胃的功效;而又因其富含油脂、入大肠经,故有润肠通便的效能。由于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头发的营养源于血,而其生机却在肾,即发为血之余、肾其华在发,乳汁的产生则由精血转化而来。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主肌肉。大便的正常排出与精血充足、津液充沛密切相关。因此,黑芝麻最基本的功效即是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乌发生发、通乳生乳,补益脾胃、增长气力、丰肌润肤,生精补血、润肠通便。 现代研究表明,黑芝麻具有抗衰老作用,其所含维生素E能保护细胞膜,防止脂褐质形成,增强免疫功能,而且对于老年人患高血压伴随而来的动脉硬化症能起预防和治疗作用,并且具有对血管壁瘢痕的修复功能;黑芝麻中的抗氧化成分是芝麻纤维素被分解后形成的物质,具有增加好胆固醇、减少坏胆固醇的作用。其还是补钙佳品,黑芝麻的钙含量远高于牛奶和鸡蛋,每百克黑芝麻中含钙接近700mg,而每百克牛奶中钙含量才100mg左右,每百克鸡蛋中钙含量才55mg左右。 本方以黑芝麻为主,合入核桃仁组成。黑芝麻补养五脏,偏于补阴。核桃仁味甘、性温,入肾、肺、大肠经,功能补肾、温肺、润肠,主治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虚寒喘咳、大便秘结等症,偏于补阳。二者搭配,阴阳互补,滋阴不助湿,补阳不碍阴,最宜于秋季阴虚内燥所致皮肤粗糙、咽干咳嗽、大便干结等不适的调补。另外,对于肝肾不足、病后体弱所致须发早白或头发脱落以及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等病亦有较好的调治价值。

2025-05-27

中医药膳荷叶蒸乳鸽

荷叶蒸乳鸽

2025-05-27

中医药膳冰糖鸭蛋羹

冰糖鸭蛋羹

2025-05-27

中医药膳杞菊莲心茶

杞菊莲心茶

2025-05-27

中医药膳黄芪杞菊茶

黄芪杞菊茶,黄芪味甘、性微温,是药食两用的滋补佳品,明代医学家倪朱谟《本草汇言》说:“黄芪,补肺健脾,卫实敛汗,驱风运毒之药”。清代医家张璐《本草逢原》亦谓:“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故黄芪既能补气升阳,又能补肺健脾。现代研究表明,其有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抗疲劳的作用,适用于肺脾气虚引起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与体虚易患感冒等病。 枸杞子味甘性平,亦是药食两用的滋补佳品,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明代医家李中梓《本草通玄》说:“枸杞子,补肾益精,水旺则骨强,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无不愈矣。” 黄菊花与白菊花、野菊花不同,白菊花功能养肝明目,侧重清虚火,野菊花较寒凉,侧重清热毒,而黄菊花味甘性凉,侧重于疏风散热、清肝明目。 本方为邓沂教授经验方,方中以黄芪为主,与疏风散热、清肝明目之黄菊花与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枸杞子配伍,并以调味润肺的冰糖组成。全方合用,甘甜爽口,肺脾肾三脏同调,共奏补脾肺、养肝肾、散风邪、清燥热的功效。适用于处暑时节或早春时节,由于气血不足、感受风燥或风温病邪所致精神不振、身体疲乏、咽干口燥、两目干涩等病证的调治。也用于气血不足之人感冒等外感病证的预防。

2025-05-27

中医药膳上海梨膏糖

上海梨膏糖,梨子,既为秋季的时果,也是亦食亦药的止咳佳品,其味甘微酸而性凉,质润而多汁,功能养阴生津润燥、清肺化痰止咳,可直接食用,榨汁饮用,也可蒸煮或熬膏后食用,但生食、熟用功用有别,如明代医学家李中梓在《本草通玄》中说:“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 百部、款冬花、茯苓、杏仁、半夏、前胡、川贝母化痰止咳;橘红、香橼利气消痰;生甘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并有调和诸药的功效。冰糖、白砂糖调味为主,同时味甘性寒,还有养阴、润肺、止咳的作用。 “梨膏糖”源于民间,各地都有使用,此处介绍的是“上海梨膏糖”,亦称“城隍庙梨膏糖”。上海城隍庙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与豫园毗邻,城隍庙周边庙会现已成为上海年代最为久远的商业区域,各种小吃餐厅、古玩商铺和小商品市场鳞次栉比,而以小笼包、梨膏糖、五香豆独具特色,特别是城隍庙梨膏糖最为驰名。上海梨膏糖渊源于唐初名相魏徵为母疗咳的传说,起源于清代,是家喻户晓的传统糖果,目前分为品尝型梨膏糖与疗效型梨膏糖两类,此处介绍的是属于药膳性质的后一类梨膏糖。 此药膳以梨为主要食材,与润肺化痰之百部、款冬花、茯苓、杏仁、半夏、前胡、川贝母合用,共成清热润澡、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肺热、肺燥型感冒、气管炎所致干咳无痰、痰黏难咯以及咽痒、口渴等不适的调治。秋季经常食用也有预防风热感冒、秋燥咳嗽的功效。如今,上海老城隍庙梨膏糖是上海著名的传统土特产,口感甜香如蜜、松而酥脆、不腻不黏、芳香适口、块型整齐、包装美观,由于品质优良,疗效显著,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深受广大男女老少的喜爱。

2025-05-27

中医药膳青鸭煮汤羹

青鸭煮汤羹,金秋时节,鸭子最为肥嫩,此时也是食鸭的最佳时日,秋天喝老鸭汤在江南一直以来都比较盛行。鸭子味甘性凉,入肺、脾等经,有养阴益气、补肺益脾、清热利水的作用。元朝饮膳太医忽思慧《饮膳正要》说:“味甘、冷,无毒,补内虚,消毒热,利水道。”清代医学家郭佩兰《本草汇》说:“滋阴除蒸,化虚痰,止咳嗽。” 本方为民间验方,方中以青头鸭为主,合入健脾消食、理气化痰的青萝卜与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陈皮组成。三者共煮为汤羹,滋而不腻,味道鲜美,既能滋阴补虚,又能利水消肿,适用于处暑前后乃至整个秋季的调养。另外,亦适用于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后期低热不退以及脾虚水肿、小便不利的辅助治疗。

2025-05-27

中医药膳桂花核桃冻

桂花核桃冻

2025-05-27

中医药膳木耳红枣粥

木耳红枣粥

2025-05-27

中医药膳莲子拌牛肚

莲子拌牛肚

2025-05-27

中医药膳洋参炖白鸭

洋参炖白鸭,鸭肉味甘性凉,归脾、胃、肺、肾经,滋阴补虚。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主归肺、心经,清代医家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谓其“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故可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对气虚有火者十分适宜。麦冬亦为甘寒养阴生津之品,淡竹叶甘寒清热生津。 本方以鸭肉、西洋参为主,合入麦门冬、淡竹叶组成。四者合用,共成补气、养阴、清热之方。适宜于白露前后温燥所致气阴两伤,出现心烦躁热、口渴口干、气短乏力等不适的调治。

2025-05-27

中医药膳银杏炒鸡丁

银杏炒鸡丁,银杏即白果,味甘甜,稍苦涩,性平和,具有益肺补肾、消痰平喘、涩精止带的功效。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白果:“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 鸡肉味甘性温,五代时期《日华子诸家本草》载:“添精补髓,助阳气,暖小肠,止泄精”,故鸡肉具有温中健脾、添精补髓的作用。 方中银杏和鸡肉搭配在一起,除了温肺补肾、定喘宁咳以外,还有补益脾胃、化痰止咳的作用。因为中医认为咳嗽和脾胃有关,所以健脾益胃可以促进脾胃强盛,脾胃强盛则可健脾化痰,故咳喘可愈。全方合用,共奏益气补虚、止咳平喘、涩精止遗之功。常用于白露前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遗尿、尿浊、男子遗精、女子带下等病的调治。身体虚弱或无病者食之,亦可强健脾肺,有预防秋季感冒或气管炎发生的作用。

2025-05-27

中医药膳扁豆山药粥

扁豆山药粥,山药色白汁黏、味甘微涩、性平稍凉,色白入肺,味甘归脾,味涩、汁黏益肾,功能健脾补肺、益肾固精,是物美价廉、药食两用的补品,补而不腻,香而不燥,历代医家盛赞其为“理虚之要药”。山药食用,烹可为肴,蒸可为膏,煮可成粥,味甘性平,可以常服多服。 扁豆甘平,入脾胃经,明代医学家贾九如《药品化义》记载:“扁豆味甘而不甜,气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炒扁豆由性平转为性温,故具有较好益气健脾、化湿和中之功。 本方源于《本草纲目》,方以粳米为食材,所选扁豆、山药皆为药食两用之品。三者合用,共成粥品,有益气健脾、祛湿止泻的作用,适用于脾虚体质之人,或年老体衰者在白露时节由于受凉或过食寒凉,引起饮食减少、大便溏薄或泻出水样便、体虚乏力等不适的调治,也适用于单纯消化不良性腹泻的预防与辅助治疗。

2025-05-27

中医药膳莲子百合煲

莲子百合煲

2025-05-27

中医药膳珠玉二宝粥

珠玉二宝粥

2025-05-27

中医药膳栗子仁焖鸡

栗子仁焖鸡

2025-05-27

中医药膳百合甲鱼汤

百合甲鱼汤,百合是蔬菜,亦是良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吉祥之物。它之所以被命名为“百合”,就是取“百年好合”“百事和合”之意。百合还专治“百合病”,这是一种类似于现代所说的神经衰弱、癔病或某些发热性疾病后期虚弱状态的病,这也是命名“百合”的原因之一。 百合品种很多,全世界有百余种,中国有60多种,我国的优良品种有甘肃的兰州百合、江苏的宜兴百合、浙江的杜百合、安徽的宣百合、湖南的麝香百合,以及全国各地都有的百花百合、细叶百合等。不管哪种百合,都以个大、肉厚、质坚、粉性足为佳,食用百合,以瓣大肉厚、色白味甜的兰州百合最好,药用百合以体形偏小、略带苦味的江浙皖出产的百合最佳。 百合味甘稍苦、性质偏凉,归心、肺两经。功能养阴生津、润肺清燥、清心安神。主治气管炎、肺结核等肺阴虚所致久咳、咯痰带血,围绝经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癔病等心阴虚导致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等病。此外,百合有很好的润肺清燥作用,最宜秋季气候干燥、燥邪过盛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大便干燥、小便短少、皮肤干燥等不适的调养。百合有良好的清心安神作用,也宜于发热性疾病后期,以及肿瘤放疗、化疗之后低热不退、虚烦躁扰、失眠多梦等不适的调治。 百合含生物碱、皂苷、磷脂、多糖等活性成分,还含有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大量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营养比一般蔬菜丰富,被誉为蔬菜中的珍品。如据甘肃省科学院生物所分析,兰州百合蛋白质含量是其他根茎类蔬菜的2.5倍,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维生素含量达0.44mg/g。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百合具有镇咳、祛痰、镇静、强壮及抗癌的作用。 甲鱼又称鳖、水鱼、团鱼和王八,味甘,性平稍凉,清代医学家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载甲鱼:“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热”;元代医学家吴瑞《日用本草》亦谓:“补劳伤,壮益气,大补阴之不足”,可见甲鱼有滋阴清热、益气补虚的作用。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滋补品。 本方以百合和甲鱼为主要食材,合入养阴补血之沙参、枸杞子和补气健脾之红枣组成。全方合用,共成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的药膳汤品。适用于阴虚体质之人,秋分前后或秋季出现咽干口干、干咳无痰、心烦躁热、夜卧不安、神疲乏力、大便干结等不适的调补。也适用于气管炎、肺结核引起干咳痰少或咯痰带血、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病证的调治。

2025-05-27

中医药膳腔骨萸药汤

腔骨萸药汤,猪腔骨指猪胸腔的骨头,主要是排骨的下半部分并包含脊椎骨,肉比较多,骨头比较软,形状不规则,清代医学家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谓其:“补肾液,充胃气,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止消渴”,具有益气生津的作用,是做汤的常用食材。 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入肝、肾经,补益肝肾、收敛固精、生津止渴;山药味甘性平,补益肺脾、固肾涩精;枸杞子味甘、性平,滋阴养血、补益肝肾。 本方以腔骨为主要食材,合入补益肺脾、益气养阴的山药,以及滋补肝肾之山茱萸、枸杞子组成。全方共成补益脾、肝、肾脏,益气养阴生津之功,同时性质平和,补而不燥。适宜于秋分时令凉燥伤阴,出现咽喉干燥、干咳无痰、口干口燥、大便燥结、腰膝酸软、眼目干涩等不适的调补。此外,该药膳也适合于阴虚燥热型糖尿病,表现为形体消瘦、口干咽燥、潮热盗汗、烦躁少寐等病的日常调理。

2025-05-27

中医药膳香蕉段色拉

香蕉段色拉,香蕉味甘性寒,入肺、胃、大肠经,具清热润肺、滑肠通便、解毒消肿之功,主治热病烦渴、肺燥咳嗽、大便秘结、痔疮疼痛等病证,外敷可治疮痈肿毒,如清代赵其光《本草求原》谓其:“止渴,润肺,解酒,清脾,滑肠。” 苹果味甘微酸、性凉,入脾、胃、肺经,有益胃生津、清热除烦、涩肠止泻、通便除胀、醒酒开胃的作用,适用于津少口渴、热病烦渴、脾虚泄泻、大便不畅、胃脘及腹部胀满、饮酒后胃脘嘈杂等病。 桑椹味甘酸、性凉,归心、肝、肾经,功效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用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等病。 本方为邓沂教授自拟经验方。方中香蕉、苹果润肺滑肠、生津通便,既补又通、标本兼治,桑椹补血滋阴、生津润燥,以治病本。全方合用,共奏养血滋阴、润肠通便之功。适用于秋季气候干燥,肠燥津亏所致大便干燥、排解不爽以及口干、目涩、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不适的调补。也适用于老年人精亏肠燥习惯性便秘、妇女产后血虚便秘的调治。

2025-05-27

中医药膳红枣栗子羹

红枣栗子羹

2025-05-27

中医药膳柏仁粳米粥

柏仁粳米粥

2025-05-27

中医药膳参麦甲鱼汤

参麦甲鱼汤

2025-05-27

中医药膳芝麻奶蜜饮

芝麻奶蜜饮,黑芝麻味甘、性平,入肾、脾、大肠等经。因其色黑入肾,味甘甜入脾胃,同时甘味又有补益作用,故其有补肾益精、补中益气生津的功效;而又因其富含油脂、入大肠经,故有润肠通便的效能。由于大便的正常排出与精血充足、津液充沛密切相关。因此,黑芝麻补润兼施,既生精补血益津又润肠通便,最宜精亏血虚引起肠燥便秘的调治,尤其适用于老年人习惯性便秘、妇女产后便秘等病证。 本方以养血润肠的黑芝麻为主,配合滋阴补血的牛奶与润肠通便的蜂蜜组成。全方共奏养血滋阴、润肠通便之功,适用于秋燥便秘的预防,也适用于阴血亏损便秘证,如产后血亏、年老体虚所致大便干结、排解不畅、面色萎黄、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等病的调治。

2025-05-27

中医药膳枸杞菊花酒

枸杞菊花酒,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二经,《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唐代医学家甄权《药性论》称其:“补精气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明代医学家缪希雍《本草经疏》认为:“枸杞子,润而滋,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老人阴虚者十之七八,故服食家为益精明目之上品。” 菊花味苦微甘、性质微寒,有养肝明目、散风清热作用,《神农本草经》指出:“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汉代刘歆所著《西京杂记》说:“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可见以菊花加工药酒,由来已久。 本方以枸杞子、菊花为主,与养血滋阴之当归、生地黄配伍,并和大米、酒曲发酵而成。全方合用,具有滋阴养血、清肝明目之效。适用于寒露时节,秋燥犯肺,日久伤肝,所引起的身体发热、咽干唇燥、咳嗽无痰、虚劳羸瘦、消渴引饮、腰膝酸软、头晕目昏、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不适的调养。中老年人经常饮服,可补肝肾,益阴血,抗衰延年。

2025-05-27

中医药膳莲藕排骨汤

莲藕排骨汤,莲藕又名莲菜,微甜而脆,十分爽口,可生食也可做菜,而且药用价值相当高。其味甘性寒,入心、脾、胃经,莲藕生用性寒,有清热润肺、凉血行瘀作用,故元代医学家吴瑞《日用本草》谓其:“清热除烦,凡呕血、吐血、瘀血、败血,一切血证宜食之。”现代研究表明,莲藕含有大量的单宁酸,有收缩血管及止血作用,是热病血证的食疗佳品,可用于热病口渴、衄血、咯血、便血等病证。加工煮熟的藕性温味甘,能健脾开胃、通便止泻,故元代医学家忽思慧《饮膳正要》说莲藕“主补中,益神益气”,现代研究认为莲藕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铁、钙等矿物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含量也很丰富,有明显的补益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作用。 猪肋排是做汤的常用食材,具有益气滋阴、养胃生津的作用,清代医学家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谓其:“补肾液,充胃气,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止消渴。” 本方为民间常见汤羹类菜肴,方以猪肋排和莲藕为主要食材组成。二者配伍,具有补益心脾、滋阴清热、凉血行瘀的作用。适合于阴虚内热、心脾两虚之虚烦不眠、心悸怔忡、咽干口渴,以及咳血、衄血、紫癜等出血症的调治;也适合寒露时节服用,对于因日常工作、学习劳苦,精神、心理压力较大,所致气阴不足、内火较甚,表现为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口干口苦、大便较干、心烦急躁、失眠多梦等不适的人群,还有较好的调补作用。

2025-05-27

中医药膳羊骨粳米粥

羊骨粳米粥

2025-05-27

中医药膳淮药肉麻圆

淮药肉麻圆

2025-05-27

中医药膳川贝炖雪梨

川贝炖雪梨

2025-05-27

中医药膳牛肉炖萝卜

牛肉炖萝卜,黄牛肉味甘、性温,入脾胃经,具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的作用。如同气虚之人进行药疗常常首选黄芪一样,黄牛肉是气虚之人进行食补的首选肉食,故明代医学家韩懋在《韩氏医通》中评价说:“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清代医学家汪绂《医林纂要》亦谓:“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 萝卜味甘辛、性寒,有清热生津、下气宽中、消食化痰的作用,常言道:“秋后萝卜赛人参”,现代研究认为,萝卜含有芥子油和淀粉酶,故有辛辣味,可助消化、增食欲,其含有的粗纤维则可促进胃肠蠕动而通利大便。 本方为民间验方。方以补脾肺、益气力的牛肉为主,加上补消一体的萝卜,可谓天生绝配,既能补气,亦能降气,还有消食、化痰作用,共奏补脾益肺、强健气力、消食化痰之功。适用于秋季气虚之人食积、痰盛所致胃脘饱胀、食欲不振、咳嗽气喘、咯痰量多、大便不畅等症的调治。体虚之人适量食用,对秋季尤其是霜降前后感冒、气管炎以及时令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025-05-27

中医药膳白果萝卜粥

白果萝卜粥,白果即银杏,味甘甜,稍苦涩,性平和,入肺、肾经,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白果“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可见白果具有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小便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白果对葡萄球菌、白喉杆菌、链球菌、伤寒杆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本方以白果和白萝卜配伍组成。方中白果敛降肺气、摄纳肾气、收涩止带,白萝卜下气宽中,消食化痰,共成消食化痰、纳气平喘、收涩止带之功。适宜于秋季或霜降前后急慢性支气管炎所致咳嗽喘息、痰多稀白等症的调治。也用于妇女脾肾不足引起白带增多、色淡清稀等症的辅助治疗。

2025-05-27

中医药膳良姜炖鸡块

良姜炖鸡块,高良姜辛热,功擅温脾暖胃、行气降逆,长于消除胃肠冷气、止痛止呕,如南北朝时期医药学家陶弘景《名医别录》记载:“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相当于胃肠炎引起的上吐下泻)腹痛。” 草果辛温,李时珍《本草纲目》谓其:“温脾胃,止呕吐,治脾胃寒湿、寒痰;益真气,消一切冷气臌胀……消宿食,解酒毒,果积。”故草果善消宿食,化积滞,为治寒湿积滞、腹痛胀满之药食两用的佳品。胡椒辛热,唐代《新修本草》指出:“主下气,温中,祛痰,除脏腑中风冷”,功专温中散寒、除胃肠风冷寒邪。陈皮味苦辛而温,善治脾胃不和、胀满呕吐之症。 本方源于元朝饮膳大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方中以味甘性温,温中益气、补精添髓的公鸡为主要食材,与辛温、温中理气之高良姜、草果、胡椒、陈皮搭配,共奏温中补虚、理气散寒之功。适用于深秋气候寒冷时期,慢性胃炎、溃疡病等病证出现脘腹冷气串痛、呕吐泄泻、反胃食少等不适的调养,以及虚寒痛经、宫寒不孕等病的辅助治疗。

2025-05-27

中医药膳归芪炖母鸡

归芪炖母鸡

2025-05-27

中医药膳菊花猪肉丝

菊花猪肉丝

2025-05-27

中医药膳南杏猪肺汤

南杏猪肺汤

2025-05-27

中医药膳白果玉竹猪肝汤

白果玉竹猪肝汤

2025-05-27

中医药膳苦瓜甘蔗鸡骨汤

苦瓜甘蔗鸡骨汤

2025-05-27

中医药膳雪梨银耳瘦肉汤

雪梨银耳瘦肉汤

2025-05-27

中医药膳天门冬米粥

天门冬米粥

2025-05-27

中医药膳牛奶银耳水果汤

牛奶银耳水果汤

2025-05-27

中医药膳酸甜葡萄菠萝奶

酸甜葡萄菠萝奶

2025-05-27

中医药膳石榴鲜奶甘蔗汁

石榴鲜奶甘蔗汁

2025-05-27

中医药膳醪糟葡萄干

醪糟葡萄干

2025-05-27

中医药膳银耳冰糖茶

银耳冰糖茶

2025-05-27

中医药膳霸王花猪肺汤

霸王花猪肺汤

2025-05-27

中医药膳北杏党参老鸭汤

北杏党参老鸭汤

2025-05-27

中医药膳桔梗苦瓜

桔梗苦瓜

2025-05-27

中医药膳杏仁白萝卜炖猪肺

杏仁白萝卜炖猪肺

2025-05-27

中医药膳枸杞叶菊花绿豆汤

枸杞叶菊花绿豆汤

2025-05-27

中医药膳桂枝莲子粥

桂枝莲子粥

2025-05-27

中医药膳杏仁红枣粥

杏仁红枣粥

2025-05-27

中医药膳生姜麻黄饮

生姜麻黄饮

2025-05-27

中医药膳白果菊花茶

白果菊花茶

2025-05-27

中医药膳五味子西红柿面

五味子西红柿面

2025-05-27

中医药膳红枣猪尾汤

红枣猪尾汤

2025-05-27

中医药膳福禄寿甲鱼

福禄寿甲鱼

2025-05-27

中医药膳莲子补骨脂猪腰汤

莲子补骨脂猪腰汤

2025-05-27

中医药膳金针海参鸡汤

金针海参鸡汤

2025-05-27

中医药膳黑米黑豆莲子粥

黑米黑豆莲子粥

2025-05-27

中医药膳首乌板栗羹

首乌板栗羹

2025-05-27

中医药膳黄精杜仲炖白鸽

黄精杜仲炖白鸽

2025-05-27

中医药膳首乌红枣熟地粥

首乌红枣熟地粥

2025-05-27

中医药膳佛手瓜老鸭汤

佛手瓜老鸭汤

2025-05-27

中医药膳香菇白菜魔芋汤

香菇白菜魔芋汤

2025-05-27

中医药膳枳实金针河粉

枳实金针河粉

2025-05-27

中医药膳灵芝玉竹麦冬茶

灵芝玉竹麦冬茶

2025-05-27

中医药膳青豆烧兔肉

青豆烧兔肉

2025-05-27

中医药膳丹参红花陈皮饮

丹参红花陈皮饮

2025-05-27

中医药膳金针菇金枪鱼汤

金针菇金枪鱼汤

2025-05-27

中医药膳山楂消食汤

山楂消食汤

2025-05-27

中医药膳白扁豆山药粥

白扁豆山药粥

2025-05-27

中医药膳人参鹌鹑蛋

人参鹌鹑蛋

2025-05-27

中医药膳灵芝肉片汤

灵芝肉片汤

2025-05-27

中医药膳白芍山药鸡汤

白芍山药鸡汤

2025-05-27

中医药膳核桃枸杞蒸糕

核桃枸杞蒸糕

2025-05-27

中医药膳生地绿豆猪大肠汤

生地绿豆猪大肠汤

2025-05-27

中医药膳香蕉蜂蜜牛奶

香蕉蜂蜜牛奶

2025-05-27

中医药膳合欢佛手猪肝汤

合欢佛手猪肝汤

2025-05-27

中医药膳荸荠香菇鸡爪汤

荸荠香菇鸡爪汤

2025-05-27

中医药膳绿豆苋菜枸杞粥

绿豆苋菜枸杞粥

2025-05-27

中医药膳红枣桂圆魔芋汤

红枣桂圆魔芋汤

2025-05-27

中医药膳瓦罐牛肉

瓦罐牛肉

2025-05-27

中医药膳银耳沙参饮

银耳沙参饮

2025-05-27

中医药膳香菇烧牛肉

香菇烧牛肉

2025-05-27

中医药膳枸杞核桃仁鸡丁

枸杞核桃仁鸡丁

2025-05-27

中医药膳菊花鸡片

菊花鸡片

2025-05-27

中医药膳五味鸭卷

五味鸭卷

2025-05-27

中医药膳贝母秋梨

贝母秋梨

2025-05-27

中医药膳红珠原汁蹄

红珠原汁蹄

202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