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药食同源的历史传承

  • 时间:2025-06-20
  • 编辑:人之康

重庆市药食同源的历史传承

重庆市药食同源的历史根脉深植根于巴渝文化土壤,历经数千年的交融,《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地 “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并盛产 “芳蒻、香茗、椒、蜜”,其中花椒、生姜既是调味品,又是祛湿散寒的药材,奠定了 “药食两用” 的饮食基调,唐代,《石柱厅志》记载 “黄连产石垭者佳,唐代《新修本草》记载 “黄连,蜀道者尤良”,宋代《图经本草》提及 “青蒿,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 “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花椒、辣椒、姜蒜这些香料同时也是《本草纲目》记载的 “温中行气” 药材,重庆药食同源的历史根脉始终贯穿于 “以食养生、以药寓食” 的生活哲学中,成为中华文明 “医食同源” 理念的鲜活注脚。

近代创新:抗战药膳与工业转化

战时"大后方药食基地"

1942年,国医馆迁重庆,编《救荒本草食补录》,推广蒲公英、马齿苋代粮抗癌。

北碚"雅舍"文人宴,梁实秋记"枸杞炖牛尾,以抗雾瘴"。

国营药厂食品化探索
1958年,桐君阁药厂首创"茯苓夹饼",将药用茯苓转化为大众零食,开工业化先河。

文化载体:三重根脉传承

地理根脉

地形带 代表药膳 功能
三峡河谷 紫苏蒸肥鱼 解鱼毒,化湿气
武陵山区 土家党参熏腊肉 补气抗寒湿
主城丘陵 沙参老鸭汤 润燥抗暑热

民俗根脉

"三蒸九扣"宴:婚宴必含天麻蒸鸡、山药扣肉,喻"健康长久"。

端阳药市:明清磁器口江岸设药摊,市民购艾草、菖蒲制香囊粽饵。

学术根脉

1893年,巴县医学堂(重庆中医药学院前身)首设"食治科"。

1985年,贺三元著《巴渝药膳谱》,系统整理火锅药料配伍理论。

重庆市通过 “企业主导、科研支撑、政策护航” 的模式,正将药食同源产业从传统经验型向科技驱动型升级,未来将会有更多企业、机构加入进来。

7be63cf5dc6d753f3016914ab0c1782.png


为你推荐

峡谷葛根粉(测试产品,勿下单)

价格: ¥28.0

立即购买
相关文章

  • 天冬:润肺养阴的千年良药,揭秘你不知道的六大功效2025-05-09
  • 天麻的正确食用方法与健康功效2025-05-11
  • 西洋参的功效和主治功能:传统与现代的结合2025-05-11
  • 丁香基本信息2025-05-12
  • 党参的主要功效和作用:补气养血的平民补品2025-05-13
  • 化橘红的功效与作用:止咳化痰的天然秘方2025-05-13
  • 中医药膳粳米2025-05-13
  • 丁香药膳食疗方2025-05-13
  • 丁香的功效与作用2025-05-13
  • 中医药膳蘑菇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