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


四川省食药同源法规制度信息汇总

四川省围绕食药同源产业构建多层次法规体系,2021 年推出天麻、铁皮石斛、灵芝试点方案,乐山市森宝公司成为全省首家获批企业;2025 年自贸区落地 17 种食药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措施,明确需符合《食品安全法》及国家目录管理要求。同时遵循《食品安全法》中食药物质添加规定及卫生部原料分类标准,形成 “国家法规 + 地方试点 + 区域通关” 的管理框架,既规范天麻等特色药材食品化生产,又通过自贸区政策优化进口流程,为全省食药同源产业从种植加工到国际贸易提供制度支撑,推动中医药资源转化为大健康产业优势。

2025-06-10

麦冬、天冬等4种物质获批药食同源 四川“小药材”加快冲刺百亿产业

2024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市场监管总局将麦冬、天冬等纳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推动四川麦冬、天冬产业加速发展。作为全国最大麦冬产销基地,绵阳市三台县常年种植面积 7.3 万亩,产量占全国 70% 以上,通过建立标准化种植园、食品药品产业园,联合高校培育 “涪麦一号” 等品种,开发出麦冬酒、茶、汤料包等衍生产品,全产业链产值达 42 亿元,计划 5 年培育成百亿产业。内江市东兴区聚焦天冬产业,建设 “中国天冬之乡”,发展 50 余个生态种植基地,研发 40 余种大健康产品,融入川菜创新养生菜品,并通过 “农户 + 村集体” 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每亩农民增收 0.72 万元。两地以科技赋能种植、加工、研发全链条,推动中医药资源转化为大健康产业优势,助力四川从中医药大省向产业强省迈进。

2025-06-10

四川省政协委员韩志超:建设产业园,打造供应链,促进四川“药食同源”产业发展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四川作为中医药大省,食药同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却也面临挑战。四川省政协委员韩志超提出规划建设省级药食同源产业园及研究中心,打造 “种植 - 研发 - 生产” 示范带;构建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供应链,推动三产融合;依托医院推广药膳文化;整合高校资源攻关技术;成立省级行业协会制定标准等建议。旨在补链延链强链,将四川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力 “健康中国” 与乡村振兴。

2025-06-10

从糖酒会到签约台,温江药食同源产业加速升级

2025 年成都中医药产业建圈强链大会上,温江企业与台湾天明制药、四川闻酥食品签约,深化药食同源产业合作。此前第 112 届全国糖酒会中,温江 10 家企业携 44 款药食同源产品亮相主题展馆,其中冻干技术应用成亮点 —— 活态药业以真空冷冻工艺开发即食养生零食,拟进军台湾市场;秉正堂联合闻酥食品打造 “无蛋奶” 中医糕点生产线,聚焦过敏人群需求。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产学研平台,温江已形成 12 家规上中医药企业集群,正推动功能食品与中医药产业融合,加速药食同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6-11

李后强:让药食同源造福千家万户

2025 年 5 月,李后强教授在四川药食同源行业发展论坛上提出,四川需依托 “中医之乡” 资源优势,以科技创新驱动食药物质产业升级。他强调构建从绿色种植到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全产业链体系,通过标准化种植、分子生物学功效验证及产品形态创新(如即食阿胶糕、草本速冻汤圆),推动鱼腥草、苦荞等川产食药物质品牌化。同时建议拓展国际市场,制定英文版技术指南,在东南亚布局药膳体验中心,助力四川打造全球药食同源产业高地,实现传统文化与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度融合。

2025-06-11

四川省泸州古蔺举办食药同源营养健康国际会议

2024 年泸州古蔺县举办 “一带一路” 食药同源营养健康国际会议,聚焦赶黄草产业升级。会上古蔺获 “赶黄草之乡” 授牌,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专项委员会,院士专家围绕活性成分研发、国际标准对接等提出建议。当前古蔺赶黄草种植面积 2 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 15 亿元,已形成从初加工到药品研发的完整链条,未来将依托资源优势建设 “全国肝康养基地县”,推动食药物质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

2025-06-11

四川省“苍溪鳖”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食药同源价值赋能产业升级

2025 年 4 月,“苍溪鳖” 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其肉质富含优质蛋白与微量元素,《本草纲目》记载具食药同源价值,为滋阴补肾的传统滋补品。苍溪县构建 “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养殖户” 产业格局,300 余家养殖场实现标准化生产,年产值突破 1 亿元,形成从苗种繁育到鳖甲胶深加工的完整链条。目前已建立 “一鳖一码” 追溯系统,将开发更多食药物质衍生产品,依托 “国字号” 品牌拓展康养保健市场。

2025-06-11

广元昭化:茯苓“土疙瘩”变身致富“金疙瘩”

广元昭化区依托 8000 余亩茯苓种植基地,将食药同源的茯苓通过 “企业 + 基地 + 农户” 模式打造成全产业链标杆。当地开发茯苓粉、茯苓面等 5 类食药物质产品,结合 “三标准、五规范、二体系” 标准化种植体系,使松林利用率提升至 28%,年产值突破 7000 万元,带动近 2000 户农户人均年增收 3000 元以上。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品质管控,昭化茯苓成为首个 “川产道地药材” 认定品种,正以食药同源价值推动林下经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2025-06-11

灵芝作原料!广元一企业获批全省首家“药食同源”试点企业

2022 年 1 月,四川岚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省市场监管局批复,成为全省首家 “药食同源” 试点企业,获准以灵芝为原料生产食品。该试点依托四川省天麻、铁皮石斛、灵芝试点方案,可开发粮食加工品、饮料等 10 类产品。广元市市场监管局通过上门指导标准制定、备案审核等服务,推动企业落地试点。此举标志着四川食药物质管理试点突破,将助力道地药材资源转化,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

2025-06-11

四川省广元茯苓获川产道地认证,标准化体系赋能食药同源产业升级

2024 年,广元茯苓凭借 “三标准五规范二体系”(352 标准体系)成为四川首个 “川产道地药材”,其兼容性多糖等指标全国领先。该标准体系填补国内茯苓种苗标准空白,使松林利用率从 16% 提升至 28%,推动昭化区建成 1.2 万亩有机种植基地,年产值达 1 亿元。广元通过 “公益林 +” 模式发展仿野生种植,带动农户年均增收超 3000 元,同步开发茯苓粉、茯苓酒等食药物质产品,实现从种植到 “食养结合” 产业链转型,为川产道地药材与食药同源融合提供示范。

2025-06-12

四川省广元青川天麻产业升级,五统一分模式驱动食药物质研发

青川县依托天麻道地产区优势,制定产业发展方案,建成 1 个菌种厂与 3 个示范基地,带动 13 个乡镇发展天麻种植 2600 亩,综合产值达 2.8 亿元。通过 “五统一分” 模式(统一规划、培训、良种、管理、产销,分户经营)与高校合作,研发出片剂、饮料等 7 种食药物质衍生产品,打造 “青川天麻” 地理标志品牌,构建线上线下销售网络。2024 年预计产量 1600 吨,种植户户均增收 3 万元,实现从传统种植到食药物质产业化的转型。

2025-06-12

2024年首届(成都)食药同源高质量农业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行

由全国绿色经济发展联盟、四川壹贰零陆食药同源研究院、四川中道缘食药同源研究院主办,与德阳北大荒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省食品文化研究会、四川壹贰零陆中医药研究院、四川华西中医药研究所、崇州地龙海龙生物制品开发研究所、四川壹贰零陆肿瘤疾病研究院、四川1206 中医产业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首届食药同源高质量农业产业发展大会,于12月6日在成都成功举行。

2025-07-05

麦冬产业振兴三台县,从药食同源目录到百亿目标

麦冬蒸南瓜,一盅麦冬老鸭汤,还有一杯麦冬茶……在绵阳市三台县潼川古城的这家老字号中餐馆里,市民蒋蓉正热情地向外地朋友推荐着当地的美食。她笑着说:“一定要尝尝我们麦冬之乡的特色,走的时候别忘了带上些麦冬饮料和麦冬饼干,让家人们也尝尝这独特的味道。”

2025-07-05

四川绵阳多措并举 助推麦冬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三月下旬,春风拂过成都平原,被誉为“中国麦冬之乡”的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内,数万亩麦冬田已披上了绿色的新衣,正陆续进入收获期。村民们在田间进行麦冬的翻土、采苗、分果等工作,呈现出一片忙碌景象。

2025-07-05

精选遂宁白芷,助力国人实现健康目标

白芷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草药,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临床上一般用来治疗感冒头痛,在研究当中发现还有抗炎杀菌降血压的作用,药用价值极为丰富,应用极为广泛。

2025-07-06

四川乐山市场监管助力天麻“食药同源”试点生产

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森宝野生植物开发有限公司成功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成为全省首家获批以天麻作为原料,开展“食药同源”试点生产普通食品的食品生产企业。

2025-07-06

科技护航食药同源 助力产业链提质升级

2025年4月11日,食药同源产业建圈强链工作推进会在我市成功召开。四川道地中药材创新团队,9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同志、业务科站负责人、专业技术骨干及生产企业代表等70余人参加会议。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郑程主持会议并讲话。

2025-07-06

爱上广元造:“龙山茅台”沙参酒 药食同源一枝秀

 川明参简介:苍溪县龙山镇种植川明参历史悠久,早在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的《苍溪县志》有土产川明参的记载,咸丰初年(1851年)始人工栽培。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苍溪县委县政府和龙山镇政府的大力扶持,龙山镇川明参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最高峰时,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产量1.5万多吨,总面积、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川明参一体化经营模式被推广为广元市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典型代表。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种植、加工、销售川明参一直沿用传统粗放式的模式,龙山镇一直没有一家川明参深加工企业,由川明参经纪人进行营销,川明参的产量和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且一直停留在原始经营水平。受2011年硫磺熏川明参事件的影响,川明参产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对川明参进行深加工、创建龙山川明参品牌、生产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川明参产品已成为当务之急。

2025-07-06

服务“药食同源”试点,助力食品产业发展

药食同源”是四川省市场监管局2022年推行的一项试点工作,旨在进一步完善食药物质管理,加快食药物质产业健康发展。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的局面,位于广元市的四川岚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打算尝试推进“药食同源”试点工作,但由于对相关政策不了解,对产品标准不熟悉,从而导致工作进展不快。

2025-07-06

川药“亮”品牌丨达州达川区:深入挖掘“达州乌梅”潜力 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2024年4月23日,川产道地药材“达州乌梅”功能性活性成分挖掘及产品创制研究启动仪式在达州市达川区中医医院举行。

2025-07-06

四川广安川穹:山野里的红色“疏通者”

在四川广安的青山翠谷间,生长着一种根系深扎大地的草本植物——川穹。它不高大,茎叶普通,但地下的根茎却蕴藏着不凡的能量。广安这片土地,气候温润,土壤深厚,为川穹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滋养。每逢采挖时节,人们掘出那坚实的根茎,切片晒干,便得到了色泽棕红、香气独特的川穹。

202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