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葛根粉(测试产品,勿下单)
价格: ¥28.0
立即购买麦冬蒸南瓜,一盅麦冬老鸭汤,还有一杯麦冬茶……在绵阳市三台县潼川古城的这家老字号中餐馆里,市民蒋蓉正热情地向外地朋友推荐着当地的美食。她笑着说:“一定要尝尝我们麦冬之乡的特色,走的时候别忘了带上些麦冬饮料和麦冬饼干,让家人们也尝尝这独特的味道。”
三台县,被誉为“中国麦冬之乡”,这里有着深厚的麦冬种植历史。自2006年三台“涪城麦冬被评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来,其声誉日益彰显。2020年,“涪城麦冬更是被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的首批地理标志互认名单,进一步提升了其国际影响力。
今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将化橘红、地黄、麦冬、天冬等物质列入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目录,这意味着麦冬正式成为“药食同源”的典范。而在今年的12月,“涪城麦冬更是荣获2024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称号,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这一年里,涪城麦冬两次获得“正名”,不仅提升了其产品的附加值,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产业链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不死草”到“涪麦一号”
冬日的薄雾轻轻笼罩,绿意盎然的麦冬田延伸至远方,农户们手持喷雾器,忙碌地浇灌着麦冬苗,水珠飞溅,生机勃勃。在三台芦溪镇永凤村,这片涪城麦冬的种植核心区,记者见到了常年种植200余亩生态麦冬的种植大户陈拥军。他正忙着防治根结线虫,这是确保麦冬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
陈拥军告诉记者,他们家族世代相传,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种植麦冬。过去,大家所种的麦冬属于川麦冬,因其品质优良、适应性广,在当地有着深厚的种植历史。甚至流传着一句俗语:“水好土好气候好,家家都种‘不死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麦冬品种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要想麦冬发展好,科技创新是关键。”陈拥军说。今年,他决定在部分土地上尝试种植市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最新选育的麦冬新品种——“涪麦一号”。据他介绍,新品种不仅栽种成本低,而且抗涝能力强,有效避免了根部腐烂的问题。更令人振奋的是,农科院提供的数据显示,“涪麦一号”与传统麦冬相比,增产12%,同时总皂苷含量也高出25%。有了这样优质的新品种,陈拥军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乘着麦冬“药食同源”的东风,陈拥军种植的麦冬中近半部分已被当地药企收购,市场前景一片光明。这让他吃下了价格定心丸,决心进一步发展大规模麦冬种植,计划在三年内将种植面积扩展至约1000亩。陈拥军的转变,从家庭小作坊式种植到大规模科学种植,正是涪城麦冬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过去,三台县的麦冬种植品种较为单一,种植户往往长期自繁自用,缺乏品种选择,导致品种品质和抗性逐渐退化。然而,近年来三台县积极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成功研发出川麦冬1号、川麦冬2号、涪麦1号等新品种,并大力推广涪城麦冬的种植面积,从而在源头上提升了麦冬的产量和品质。
从“一棵苗”到“一条链”
在永凤村仅两公里之遥的中兴药业医药生产线,一派繁忙景象。这里,以麦冬为原料的中药饮片正高效产出,源源不断。而在其产品展厅中,麦冬脯、麦冬颗粒、麦冬饮品等以麦冬为原材料的衍生食品,令人目不暇接,垂涎欲滴。
麦冬,这一传统中药材,蕴含着麦冬皂苷、麦冬多糖、氨基酸等多种珍稀成分。其精深加工潜力巨大,作为食材的应用前景广阔。随着“药食同源”政策的落地,麦冬相关食品已纷纷进入超市货架,民众既可在药店选购麦冬中药饮片,也可轻松购买到各式麦冬食品。
这一变革,无疑为三台麦冬产业链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
据悉,今年三台县与中药饮片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等研究开发中心携手合作,深入开展麦冬药食同源科研及精深加工实验。这一合作已成功研发出麦冬含片、麦冬糕点、麦冬饮料等20余款麦冬须根食品,并已陆续投放市场。同时,三台县还积极推动中兴药业等龙头企业与多家科研院校的合作,目前正在研发试制麦冬果脯、麦冬膏、麦冬饮品等10余款麦冬块根食品。
中兴药业董事长刘占兴表示,麦冬被纳入“药食同源”名录后,公司计划扩建以麦冬为原料的金脉煌饮料和口服液生产线,并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麦冬脯和润肺止咳的二冬膏,预计这些产品将广泛推向各大药房和超市。
目前,三台麦冬全产业链综合年产值已超过40亿元,涵盖了380余种中成药、190余种保健品,以及麦冬汤料包、麦冬茶等丰富衍生产品。展望未来,三台县立志于2025年实现麦冬食药同源相关产品产值突破2000万元的大关。
麦冬不仅在医药领域持续发挥其独特价值,更作为健康食材登上餐桌,开辟了全新的市场空间。三台县城一家历史悠久的中餐店经理谢阳春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借助于麦冬被纳入药食同源名录的契机,他们创新推出了麦冬鸭、麦冬鱼丸、麦冬蒸南瓜等特色菜品,让麦冬成为了百姓餐桌上的新宠。未来,他们还将继续挖掘麦冬的食用价值,融合创新更多特色菜品,使三台麦冬与餐饮文化紧密结合,成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从“小药材”到“大产业”
站在麦冬的田埂上,浓郁的有机肥香气扑鼻;踏入三台麦冬的主产区,生产线上的药品和食品散发着麦冬独特的药香,迎面而来。
截至目前,三台县已设立30个麦冬规范化加工点、1个麦冬交易市场以及1个中国麦冬博物馆。此外,还建立了6个中药材GAP认证的麦冬生产基地、15个麦冬绿色加工中心,以及1个麦冬数字化管理溯源云平台。
近年来,三台县持续推动麦冬的生态立体种植,致力于在保障生产供应的同时,实现耕地、粮食、食物、生态和农民增收的多重安全与协同发展。数字化溯源体系的建立也是当地的重要举措,确保麦冬产品的安全与质量可追溯。
为了进一步促进麦冬交易的规范与便捷,绵阳市制定了相关制度,并引入四川天府商品交易所,打造了中国麦冬电子交易平台和结算中心。通过与多家企业的合作,麦冬相关产品得以在网络上直销,年电商交易总额高达2.5亿元。
三台县早作谋划,精心布局,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使得“小药材”麦冬逐步发展成为“大产业”。
为更好地推动麦冬产业的发展,三台县成立了专门的麦冬产业办公室,并在今年8月将其升级为麦冬产业发展专班。这一举措强化了对麦冬生产、加工、转化各个环节的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为麦冬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目前,国家已将麦冬正式纳入药食同源目录,这为麦冬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三台县正积极筹备,规划麦冬的药用和食用分区,以充分发挥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示范作用,并制定食用麦冬的相关标准,引导群众进行规范化种植。展望未来,三台县力争在2027年将麦冬的全产业链产值推动至100亿元以上。
同时,三台县税务部门也在积极落实税费政策和优化纳税服务,为麦冬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税动力”。此外,金融机构也推出了“麦冬贷”、“麦冬产业链贷”等创新金融产品,支持麦冬产业链的发展,并对链上农户发放贷款执行最优惠利率。这些举措共同为三台县麦冬产业的繁荣注入了强大动力。
麦冬被誉为“滋阴上品”,其甘润微寒的特性使其成为调理肺、胃、心三经的良药。无论是干咳无痰、心烦失眠,还是口干舌燥,麦冬都能发挥独特的疗效。那么,麦冬具体有哪些功效?它主要治疗哪些疾病?本文将深入解析麦冬的药用价值,帮助您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一中药材。
2025-05-08
“一到秋冬喉咙干,喝再多水也不解渴”——你是否也常被这类问题困扰?在中医典籍中,一味名为“天冬”的药材,因其独特的润燥生津功效,被历代医家视为调理肺阴不足、肠燥便秘的“天然润肤露”。这株攀附于山林石缝间的百合科植物,究竟藏着哪些养生智慧?现代研究又如何验证它的千年药用价值?
2025-05-09
“春采生地黄,秋取熟地黄”——这句流传千年的中医谚语,道出了地黄在中药配伍中的核心地位。 作为“四大怀药”之首的地黄,不仅出现在《神农本草经》的上品名录中,现代研究更发现其活性成分对糖尿病、贫血、免疫调节等疾病具有突破性干预价值。
2025-05-09
杜仲叶作为中国传统中药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因其显著的保健功效和药食同源特性备受关注。它不仅承载着千年的中医智慧,更在现代科学研究中被验证出多种生理活性。本文将从传统杜仲叶功效、现代药理研究、适用人群及食用方法等方面,全面解析杜仲叶的独特价值。
2025-05-10
天麻(学名:Gastrodia elata,中文名:天麻),作为一种珍贵的兰科植物,根茎在中医和东亚饮食文化中已有超过2000年的应用历史。这种生长于中国、日本、韩国等地的草本植物,因其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显著功效而备受推崇。本文将详细探讨天麻的传统用途、现代科学研究、正确食用方法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为您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南。
2025-05-11
深秋的山野间,一簇簇鲜红的果实如繁星点缀枝头,这便是被誉为”植物红宝石”的山茱萸。 这种看似普通的落叶灌木,却在中医药典籍中记载了超过2000年,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历代医家都将它列为滋补要药。如今,随着现代研究的深入,山茱萸的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025-05-11
灵芝(学名:Ganoderma lucidum),又称Reishi或灵芝,是一种在传统中医中应用超过2000年的珍贵药用真菌。它生长在温暖湿润地区的阔叶树基部或树桩上,因其稀有性和健康益处被誉为“仙草”。本文将从传统用途、现代科学研究、食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全面探讨灵芝的用途和功效,为您提供科学且实用的健康指南。
2025-05-11
黄芪(学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又称黄芪或乳草,是一种在传统中医中应用超过2000年的珍贵药用植物。其根部常被用来泡水制成黄芪茶,因其潜在的健康益处而备受关注。本文将从传统用途、现代科学研究、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全面探讨黄芪茶的作用与功效,为您提供科学且实用的健康指南。
2025-05-11
西洋参(学名:Panax quinquefolius),又称美国人参,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珍贵药用植物。在传统中医中,西洋参以其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特性而闻名,常用于治疗气虚、阴虚等症状。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西洋参的健康益处逐渐被揭示。本文将从传统中医和现代科学的角度,详细探讨西洋参的功效和主治功能,为您提供科学且实用的健康指南。
2025-05-11
铁皮石斛(学名:Dendrobium officinale),又称“石斛”或“仙草”,是传统中医中备受推崇的滋补药材。作为一种兰科植物,其干燥茎部因补阴生津、清热润燥的特性而被广泛用于养生和治疗。本文将从传统中医和现代科学的角度,详细探讨铁皮石斛的功效、作用与主治功能,为您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南。
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