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食药同源文化:古籍经典、非遗传承与地域实践解析

  • 时间:2025-06-19
  • 编辑:人之康

一、古籍经典中的江西食药智慧

《本草纲目》与李时珍的 “药膳养生”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江西贡方堂创始人)在《本草纲目》中提出 “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记载了大量江西本土食材的药用价值。例如:

荠菜(《名医别录》):江西春季野菜,“味甘温,主利肝气,和中”,助脾生血,用于血虚证;

马齿苋:凉血止血,对应 “血热妄行” 病机,为江西民间常用野菜;

羊肉:“黄芪补气,羊肉补形”,强调食药互补的温补原则,被樟树药膳广泛应用。

道教医学与药食同源起源

东汉葛玄在樟树阁皂山炼丹,首倡 “药食两用” 理念,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食疗》进一步阐释 “药食辩证”,奠定樟树药膳 “医食同源” 理论基础。《救荒本草》等明代文献亦收录江西山野植物的食疗应用,如艾草温通散瘀、马齿苋凉血等。

江西医家的古籍贡献

清代鄱阳医家章穆所著《本草纲目》增补本,系统整理江南药食资源,推动 “药食同源” 理论本土化。此外,《黄帝内经太素》《神农本草经》等经典中关于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的论述,亦被江西历代医家(如樟树药工)融入临床实践。

二、非遗传承体系:从药都到民间的活态延续

 樟树药都:国家级非遗的双璧

樟树中药炮制技艺(2014 年国家级非遗):传承 1800 余年,独创 100 余种含毒药材炮制法,如 “煨附子”“炒白术”,确保药食同源安全性。代表性传承人袁小平(天齐堂创始人)延续古法,结合现代标准。

樟树药都药膳制作技艺(2008 年国家级非遗扩展项目):源自葛玄 “生食大蒜、马齿苋炖汤” 的民间实践,现整理近 300 道药膳,如 “黄党山巧遇荷仙菇”(黄芪、党参配排骨)、“八宝养生鱼”(鱼腹填苡仁、枸杞等),强调 “炮制精细、配方合理”。

地方非遗与民间智慧

南昌 “土将军” 膏方(南昌市非遗):百年传承的消肿止痛膏方,依托祖传古籍数字化保护,结合 AR/VR 技术展示药食同源的炮制工序。

德兴药膳:依托 1927 种中草药资源(含 66 种药食同源植物),开发 “热敏灸 + 药膳” 康养模式,如葛洪炼丹遗址周边的 “黄精炖土鸡”“茯苓糕”,践行 “野外就是药房” 的理念。

贡方堂:李时珍药膳的现代活化

2019 年,李时珍后人在江西重建 “贡方堂”,延续《本草纲目》“先攻后养” 原则,推出 “羊肉温补系列”“豆芽润肤方” 等,将皇室秘方转化为现代食疗产品,获评 “药食同源文化标杆”。

三、地域实践:从山野到餐桌的文化脉络

春季野菜:中医血液病调理的 “赣鄱密码”

江西山野的荠菜、艾草、马齿苋等,被《千金方》《本草纲目》列为 “养血止血” 食材,针对 “气血失调”“脾不统血” 等病机,形成 “药食同补” 的民间疗法。如江西省中医院推荐的 “荠菜豆腐羹”“艾叶糍粑”,成为春季调理血液病的食疗方。

药俗与饮食融合

樟树民间流传 “川贝炖雪梨止咳”“干姜狗肉补虚” 等口诀,家家户户掌握药食配伍知识。节庆时更有 “神农八宝饭”(莲子、红枣等八味)、“乔老爷游园”(荞麦药膳)等特色,将药食文化融入民俗。

数字化传承:古籍 “活起来”

江西师范大学团队为 “土将军” 膏方古籍建立数字化平台,通过知识图谱、VR 体验还原古方炮制;德兴市打造 “药膳之乡” 数字化地图,整合 66 种药食植物的分布、功效及菜谱,推动 “中医生活化”。

江西食药同源文化以樟树药都为核心,上承葛洪、孙思邈的道教医学,中接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实践创新,下启现代非遗的活态传承,形成 “古籍经典 — 非遗技艺 — 民间智慧 — 科技赋能” 的完整链条。从山野野菜到宫廷药膳,从炮制技艺到数字化保护,江西始终践行着 “药食同源,医养同功” 的千年理念,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生动范本。

1.jpg




为你推荐

峡谷葛根粉(测试产品,勿下单)

价格: ¥28.0

立即购买
相关文章

  • 天冬:润肺养阴的千年良药,揭秘你不知道的六大功效2025-05-09
  • 天麻的正确食用方法与健康功效2025-05-11
  • 西洋参的功效和主治功能:传统与现代的结合2025-05-11
  • 丁香基本信息2025-05-12
  • 党参的主要功效和作用:补气养血的平民补品2025-05-13
  • 化橘红的功效与作用:止咳化痰的天然秘方2025-05-13
  • 中医药膳粳米2025-05-13
  • 丁香药膳食疗方2025-05-13
  • 丁香的功效与作用2025-05-13
  • 中医药膳蘑菇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