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炒香干,苦瓜味苦性寒,以其味苦,故名苦瓜,因其性质寒冷,又名凉瓜,归心、脾、肝经,具有清心涤暑、润脾止渴、清肝明目、解毒疗疮等功效,宜于暑热心烦、脾热消渴、赤眼疼痛、痢疾腹泻、疮痈肿毒等病的调治,是夏季应季的最佳蔬菜。《泉州本草》说:“主治烦热消渴引饮,风热赤眼,中暑下痢。”明代医药学家兰茂《滇南本草》说:“治丹火毒气,疗恶疮结毒。” 现代研究表明,苦瓜富含苦瓜多糖、皂苷、多肽、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辅助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增强免疫力及预防肥胖等保健功能。苦瓜的辅助降血糖功能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等有关,通过对它们的有效调节,促进葡萄糖的异生作用,阻碍其吸收和生成,进而降低血糖水平。 本方源于民间,各地都有使用。方中以苦瓜为主,合入养阴清热、健脾祛湿的香干即豆腐干,以及开胃消食的辣椒组成。另外,辣椒不仅开胃消食,可改善暑季的食欲不振,而且温中散寒,可制约苦瓜过寒伤胃。本方性寒而不伤胃,且色香味形俱佳,有清心涤暑、健脾祛湿、开胃消食之功效。适用于夏季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赤眼疼痛、食欲不振等不适的调治。
2025-05-27
莲心甘草茶,莲子心,又称莲心,味苦性寒,入心、肝、肾经,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涩精止血,宜于烦躁不眠、口舌生疮、眩晕头痛、目赤肿痛、自汗盗汗、男子遗精等病证。清代医学家叶天士《本草再新》指出:莲子心“清心火,平肝火,泻脾火,降肺火。消暑除烦,生津止渴,治目红肿”。清朝医学家吴鞠通《温病条辨》记载:“莲心,由心走肾,能使心火下通于肾,又回环上升,能使肾水上潮于心。” 现代研究表明,莲子心含生物碱、木犀草苷、金丝桃苷及芦丁等成分,味道极苦,却有显著的强心作用,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临床研究,莲子心有很好的去心火的功效,可以治疗口舌生疮,并有助于睡眠。 本方源于民间,主要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方中以莲子心为主,配伍清热解毒、调和药味的生甘草,以及清热生津兼以调味的白糖组成。全方共奏清心安神、泻火解毒之功。适用于夏季气候炎热、情绪紧张、焦虑不安、头昏头痛、失眠多梦等不适的调养。此外,亦适用于心肝火盛所致烦躁不眠、眩晕头痛、手足心热、口舌糜烂、尿赤便秘等病的调治。
2025-05-27
绿豆粳米粥,绿豆,又名青小豆,因其颜色青绿而得名,味甘性寒,归心、肝、胃经。具有清热消暑、利水解毒的功效,主治暑热烦渴、消渴、淋证、小便涩痛等病证,以及药物及食物中毒等。由于绿豆营养丰富,用途较多,李时珍称其为“菜中佳品”,是夏令饮食的上品。宋朝官方本草《开宝本草》记载:“绿豆,甘,寒,无毒。入心、胃经。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明代医学家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指出:“绿豆,甘寒能除热下气解毒。阳明客热则发出风疹,以胃主肌肉,热极生风故也,解阳明之热,则风疹自除。胀满者,湿热侵于脾胃也,热气奔豚者,湿热客于肾经也,除湿则肿消,压热则气下,益脾胃而肾邪亦自平也。” 现代研究表明,绿豆有解毒、抗菌抑菌、补充无机盐及维生素的作用;含胡萝卜素、核黄素、蛋白质和糖类等成分,有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肿瘤等作用;含丰富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保护肝脏,减少蛋白分解,减少氮质血症,从而保护肾脏。 本方源于《普济方》。方中绿豆性寒清热,是夏季应季的豆类,兼加粳米护养胃气,冰糖补中调味。诸品合用,共奏清热、消暑、解毒之功,并且具有清热而不伤正的特点。适用于夏季心烦失眠、口渴便干等不适的调养,中暑证的预防,以及热毒壅盛所致疮痈肿毒等病的调治。
2025-05-27
桂圆粳米粥
2025-05-27
赤小豆鹌鹑汤
2025-05-27
玄参炖猪肝
2025-05-27
马齿苋菜粥,马齿苋又名太阳草、酸米菜等,李时珍《本草纲目》谓:“其叶比并如马齿,而性滑利似苋”而得名。其味酸、性寒,归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除湿通淋的功效,主治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妇女带下、痈肿疮毒等病证。《滇南本草》说:“消暑热,宽中下气,润肠,消积滞,杀虫,疗疮红肿疼痛。” 现代研究,马齿苋还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炎症的辅助治疗,素有“天然抗生素”之称。另外,马齿苋全草含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多量钾盐,有良好的利水消肿作用,钾离子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壁,使血管壁扩张,阻止动脉管壁增厚,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本方源于《本草纲目》,是在调中和胃的粳米粥中加入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杀虫利尿的马齿苋,不仅清淡鲜香,风味独特,还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养胃的功效。适用于夏季常发的肠炎、痢疾、泌尿系统感染、疮痈肿毒等病的辅助食疗。
2025-05-27
木瓜蒸米糕,小满时节多雨潮湿,脾喜燥恶湿,最易受到湿邪侵害,致使人体消化功能失调,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泄泻。现代人常喜过食辛辣、辛燥重口之品,其虽能化湿但亦易耗伤胃液,过食则进一步影响脾胃消化功能,反助生内湿。此类胃燥脾湿之人常饥不欲食。此时欲服辛燥之品除湿又有伤胃阴之弊,服阴寒之品又有加重脾湿之忧,调治之法宜从平和之品入手。 番木瓜即木瓜,属瓜类水果,味甘性平,香甜味美,质润汁丰,食用价值突出,《中华本草》指出:“消食下乳,除湿通络,解毒驱虫。主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肠溃疡疼痛、乳汁稀少、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湿疹、烂疮肠道寄生虫病。” 现代研究,番木瓜含有番木瓜碱、木瓜蛋白酶、脂肪酸、果糖、维生素及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被称为“百益之果”。半个中等大小的木瓜足供成人整天所需的维生素C。根据药理研究,番木瓜的蛋白酶能帮助分解肉类蛋白质,可帮助人体消化和吸收肉食,对防治胃溃疡、肠胃炎、消化不良等有较好的辅助疗效。 本方出自清朝手抄菜谱、厨艺秘籍孤本《调鼎集》。成品外观色泽白净清爽,鲜亮橙黄的木瓜点缀其间,色彩搭配清新,入口细嚼,能品尝到木瓜的甜香与牛奶的乳香,口感软韧适宜,有激发食欲、开胃醒脾的作用,又因木瓜能消食导滞,可以减轻脾胃消化的负担,木瓜与面粉、牛奶配伍,健脾的同时又能护养胃阴。因此,本方具有和胃化湿、助运消食的保健功效。适用于小满节气前后,脾湿胃燥所致脘腹胀满、食欲不振、饥不欲食、反酸呃逆、形体消瘦、大便干湿不调等不适的调理。
2025-05-27
大麦煮米粥,大麦粉是用大麦磨成的粗粉,味甘性凉,入脾、肾二经,具有健脾和胃、清热凉血、宽肠利水的功效,主治饮食积滞、脘腹胀满、大便泄泻、小便淋痛、水肿、汤火灼伤等病证。唐代《新修本草》说:“大麦面平胃,止渴,消食,疗胀。”陶弘景《名医别录》说:“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本草纲目》说:“宽胸下气,凉血,消积,进食。”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评价说:“大麦,功用与小麦相似,而其性更平凉滑腻,故人以之佐粳米同食。或歉岁全食之,而益气补中,实五脏,厚肠胃之功,不亚于粳米。” 现代研究,大麦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族等营养物质,含淀粉酶、水解酶、蛋白分解酶等多种酶,能促进人体消化功能,还含尿囊素,能促进化脓性创伤及顽固性溃疡愈合。 本方又名“大麦粥”,来源于大运河畔江苏丹阳的民间验方。夏天丹阳有家家户户喝大麦粥养生的习惯。本方以大麦粉为主,合入粳米,可增强方中补脾养胃的作用,加入白糖,以增强方中清热利尿的功效。全方合用,有健脾和胃、清热消暑、消积通便的功效。适用于夏季、小满前后食欲不振、胃腹胀满、口干口苦、大便干结等不适的调养。粥中加入益气补血、温脾暖胃的红糖,亦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胃腹冷痛、大便泄泻等病的调治。
2025-05-27
芹菜拌豆腐
2025-05-27
冬瓜海薏汤
2025-05-27
祛热除湿汤
2025-05-27
银荷炒豆芽,金银花色黄或白,又称金花、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主治一切疮痈肿毒与风热感冒、热病发热等病证。 荷叶味苦涩,性平,归肝、脾、胃经,具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暑湿所伤引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泄泻、头痛眩晕、吐血便血等病的调治。 绿豆芽即绿豆的芽,味甘性凉,归心、胃经,不仅能清暑热、通经脉、解诸毒,还能消肿、利尿、解酒毒、养阴润燥,现代研究有降血脂和软化血管的作用。适用于热病烦渴、酒毒燥热、小便不利、目翳等病的调治。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诸豆生芽皆腥韧不堪,惟此豆之芽,白美独异,今人视为寻常,而古人未知者也……解酒毒、热毒,利三焦。”绿豆在发芽过程中,维生素C会增加很多,而且部分蛋白质也会分解为各种人所需的氨基酸,可达到绿豆原含量的七倍,所以绿豆芽的营养价值比绿豆更大。 本方源于民间,各地都有使用。方中以清热解暑的金银花、荷叶药食两用物品为主,搭配养阴润燥、益气补中的莲藕、瘦猪肉与绿豆芽食物组成。全方为暑季气候炎热、出汗较多、气阴损伤而设,既清又补,以补为主,具清热解暑、养阴润燥、益气补中之功。适用于夏季、芒种前后心烦失眠、头痛头晕、口干口渴、便秘尿少、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不适的调养,以及夏季发热、微恶风寒、咽喉疼痛、咳嗽咯痰等风热感冒以及高血压病、疖肿疔疮等病的调治。
2025-05-27
洋参百合汤,本方又名“洋参百合老鸽汤”。西洋参又名花旗参、西参、洋参,因其与人参为同科植物、功用和人参相似,主产于西洋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尤以美国威斯康星州出产者质量最好,故名。其在中国的应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吉林省、北京市、陕西省等地均有栽培。清代医学家吴仪洛《本草从新》说:(西洋参)“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近代名医张锡纯在其《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称:“洋参能补助气分,兼能补益血分,为其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其味甘微苦、性凉,归肺、心、脾经。功能补气养阴、清热生津,主治气阴两伤证、肺气虚证、肺阴虚证,以及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西洋参药性和缓,性凉不燥,和人参的温热峻补不同,既能补气生津,又能养阴清热,特点是补而不过、补而不燥,因此最宜于现代都市白领阶层因工作繁忙、身心疲劳所致神疲体倦、心烦气躁、虚火旺盛等亚健康的调补,以及夏天气阴两伤引起精神萎靡、身体乏力、口渴心烦等的应季清补。西洋参既可直接含服、炖服,也可泡茶、煮粥、炖汤食用,或泡酒饮服。 现代研究表明,西洋参含有多种人参皂苷、洋参多糖及少量挥发油、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成分。其对大脑有镇静作用,对生命中枢有兴奋作用;还有抗疲劳、抗应激、抗缺氧、抗心肌缺血、增加心肌收缩力以及降血糖、降血脂、抗癌等作用。 百合味甘、性微寒,归肺、心、胃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主治阴虚燥咳、劳嗽咳血,阴虚有热之失眠心悸,以及心肺阴虚内热证等。《日华子诸家本草》说:“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清代药学家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说:“清痰火,补虚损。”现代研究,百合水提取液有强壮、镇静、止咳、祛痰、抗过敏等作用。 方中以益气清火、养阴生津的西洋参与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百合为主,合入玉竹养胃生津、除烦止渴,薏苡仁健脾渗湿,蜜枣益气养血,鸽肉滋肾益气、祛风解毒。调料姜葱、胡椒、黄酒既能除腥提味,又取阴中见阳,阴阳互生之意。诸味配伍阴阳相益、消补得宜,有益气养阴、清补脏腑的作用。适用于夏天气候炎热,工作、学习紧张,操劳晚睡,虚火上升所致神疲乏力、虚烦躁扰、食欲不振、口干口渴、大便干结等不适的调养。
2025-05-27
五叶芦根饮,薄荷叶味辛性凉,入肺、肝经,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利头目、通利咽喉、透疹解毒,明朝药学家贾所学《药品化义》说:“薄荷,味辛能散,性凉而清,通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取其性锐而轻清,善行头面,用治失音,疗口齿,清咽喉。” 藿香叶芳香辛散而不峻烈,微温化湿而不燥热,入脾、胃、肺经,功善化湿醒脾、和中止呕、解暑发表,为芳香化湿的要药。 荷叶味苦性平,清暑利湿、能升清阳;枇杷叶味苦微寒,清肺化痰、降逆止呕;佩兰叶味辛性平,化湿和中之功与藿香相似;鲜芦根味甘性寒,清热生津、除烦止呕、通利小便;冬瓜味甘微寒,利水消痰、清热解毒。 本方源于清代医学家薛生白《湿热病篇》,方中以味辛苦、性寒凉的薄荷叶、荷叶、枇杷叶“三叶”,辛温的藿香叶、佩兰叶“二叶”,合入味甘性寒的芦根、冬瓜及其白糖组成。全方合用,味辛苦、性寒凉以清解暑热,辛温以芳香化湿,味甘性凉以生津除热,共奏清解暑热、化湿健脾、生津利尿的功效。适用于夏季、芒种前后出现暑湿较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大便泄泻、头痛头晕、口干口苦等不适的调养,还适用于药物性肝病等湿热黄疸病后,余邪未尽,胃气未醒,所致胃脘微闷、知饥不食、大便泄泻等病证的调治。
2025-05-27
五味枸杞茶
2025-05-27
莲子芡荷粥
2025-05-27
五味猪肚汤
2025-05-27
绿豆乌梅粥,绿豆素有“济世之良谷”的说法,是我国传统的豆类食物,其味甘、性寒,入心、肝、胃经,具清热、消暑、利水、解毒之功,主治暑热烦渴、感冒发热、呕吐泄泻、痰热哮喘、头痛目赤、口舌生疮、水肿尿少、痘疹疮疡、药物及食物中毒。《本草纲目》评价说:“绿豆,消肿治痘之功虽同赤豆,而压热解毒之力过之,且益气、厚肠胃、通经脉,无久服枯人之忌。” 绿豆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维生素,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胡萝卜素,矿物质钙、磷、铁,富含赖氨酸、亮氨酸、苏氨酸,但是蛋氨酸、色氨酸、酪氨酸比较少。现代研究,绿豆所含蛋白质、磷脂成分均有兴奋神经、增进食欲的功能;多糖与球蛋白成分可通过增强血清脂蛋白酶的活性,促进胆固醇在肝脏中分解的作用降低血脂,从而预防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绿豆含有丰富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可减少蛋白分解、减少氮质血症,因而起到保护肝肾功能等作用。 本方为民间验方,以绿豆为主,加入乌梅、粳米组成。夏至暑热为患,又兼湿邪,易伤津耗气、湿阻脾胃。绿豆与乌梅搭配,辅以粳米,既消暑利湿,恢复脾胃升降之职,又益气生津,补充人体耗损的津、气。本方适用于夏至时节的养生保健,能缓解因为暑热、湿热天气导致的厌食纳呆、心烦汗多、体劳身倦、口干便干等不适。
2025-05-27
归戟羊肉汤,羊肉肉质较猪肉或牛肉都更为细嫩,其味甘、性热,入脾、胃、肾经,有温中健脾、补肾助阳、益气养血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每100g羊肉中,蛋白质含量19g,脂肪含量14.1g,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胆固醇含量都要少,含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A、烟酸等,是一种高动物蛋白的良好食物。 本方原名“当归温阳汤”,为邓沂教授自拟习用方,刊录于《生活与健康》杂志,实由张仲景《金匮要略》“当归生姜羊肉汤”改创。方中以当归与羊肉为主,合入枸杞子、红枣与巴戟天、生姜组成。当归补血活血、散寒止痛;羊肉温肾助阳、益精补血。枸杞子滋补肝肾、养阴补血;红枣益气养血、健脾益胃;巴戟天温肾助阳、散寒止痛;生姜温中散寒、开胃醒脾。张仲景原方以当归、羊肉兼补兼温,而以生姜宣散其寒,邓沂方又加入枸杞子、红枣强化养阴作用,巴戟天强化温阳功效,故具温阳散寒、养血补虚之功。夏至日为全年阳气极盛之时,夏至前后食用本膳取“冬病夏治”之意,可减轻脾肾阳气不足、冬重夏轻的症状。适用于冬日加剧之脾胃虚寒、脾肾不足之人脘腹冷痛、大便泄泻、畏寒肢冷、关节肿痛等病的调养。
2025-05-27
银花天葵汤,明朝官方本草《本草品汇精要》说:“金银花,花初开则色白,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因此金银花亦有银花、双花、二宝花等别称,其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 现代研究认为,金银花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及绿原酸、异绿原酸、木犀草素等,金银花煎剂及醇浸液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此外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炎解热、加强防御机能,以及降低血脂等作用。 天葵草为保健蔬菜,又名紫背天葵、紫背菜、血皮菜、观音苋、红背菜,其味苦、性微寒,具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生津止渴、散瘀消肿的功效。 本方为民间验方,方中金银花与菊花质地轻盈,遇水而浮,有升散之性,能疏散肌表风热,托发疮毒,佐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天葵草、七叶一枝花、淡竹叶、生甘草,共奏清热解毒、托疮排脓、消肿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夏季皮肤油脂分泌旺盛,其氧化产物易堵塞毛孔,加之细菌感染,容易引起毛孔发炎化脓等皮肤问题。本方适用于夏至大暑时节疔疖疮疡红肿热痛,伴见身热口苦、便干尿浊等不适的调治。
2025-05-27
豌豆柿饼糕
2025-05-27
紫菜排骨汤
2025-05-27
忽思慧桂浆
2025-05-27
三豆苡仁粥,药膳专著《饮膳正要》便有“夏宜食菽”的说法,“菽”即为豆类。方中绿豆味甘性寒,能清心降火、消暑解毒。赤小豆味甘酸,性平,能利水消肿、清热解毒。黑豆味甘性平,最得“肾谷”之美称,能健脾益肾、利水活血。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能利湿健脾、除痹清热。 现代研究表明,方中的豆类蛋白质含量较高,脂类含量却很低,且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要,能在蛋白质方面提供人体较为全面的营养支持,其中绿豆有较为明显的降血脂作用,红豆含钾元素较高,能起利水作用,黑豆含铁元素比一般豆类都高,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有较好的补充作用。 本方源于民间,各地都有使用,其中豆类可灵活增减变换。方中豆类各有所长,绿豆偏于清暑,红豆、黑豆偏于利水,搭配健脾渗湿的薏苡仁,分消清利,使暑热湿邪有消泄之路,此外黑豆还能较好地补益脾肾,起到益中存阴的作用。全方合用,具清暑利水、健脾渗湿之功,适用于小暑至伏末“疰夏”的防治。疰夏,主要源于夏季的暑湿病邪和体质的虚弱,是一种季节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功能性发热,表现为全身乏力、胸闷不适、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低热不退、汗出不畅,同时有夏季发病、秋凉自愈的特点。疰夏发病之前,食用本方,有预防作用;疰夏发作之时,食用本方,有辅助治疗作用。因此,伏天宜适当、经常食用本方。
2025-05-27
解暑酱包兔, 兔肉味甘性凉,入肝、脾、大肠经,有补中益气健脾、养阴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疗疮的功效。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其能“凉血,解热毒,利大肠。”主治口渴欲饮、舌坚缄语、烦热易怒、皮肤瘙痒、肠热便秘等病证。 兔肉属于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0%,比一般肉类都高,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却低于所有的肉类,故对它有“荤中之素”的说法。而且兔肉富含卵磷脂,卵磷脂对于脑功能与身体膜结构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佩兰味辛性平,为喜阴生于溪畔泽边的香草,所以又别称香水兰、大泽兰。小暑正值初伏,空气闷热潮湿,暑湿邪气相恋。中医理论认为,湿邪重浊,受暑而腐,易藏污纳秽,而芳香辛散的药材、食物则有化浊辟秽的作用。佩兰生于水湿之境不受浊而能气清香远,有芳香化浊、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的作用,屈原在《九歌》中便有“浴兰汤兮沐芳华”的记述。“浴兰汤”,即用佩兰作香汤来沐浴,寓意濯洗自身的污秽以彰明高洁的品格。 本方为成都市药材公司研发方,成品兔肉经过包酱处理,初尝酱甜味浓,而后细嚼便可品尝到细嫩甘爽的兔肉和丝丝药香。甘凉的兔肉配伍清香的佩兰,有清暑化湿、醒脾开胃的作用,搭配宣热止烦的甜面酱,全方共奏清暑解热、化湿醒脾、益气生津之效。适于小暑前后,暑湿所伤、气阴两虚所致烦热口渴、头晕头重、胸闷腹胀、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黏结等不适的调补。
2025-05-27
萝卜猪肉汤,小暑为三伏之始,值头伏,民间俗语说:“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有雨种荞麦。”在头伏食用白萝卜,取白萝卜生津养阴、祛除湿气、促助消化的作用,以解入伏后头脑昏沉、不思饮食、小便赤短等不适。 白萝卜又称莱菔,生熟之性味功效略有所异,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莱菔,生食升气,熟食降气。”生白萝卜味辛甘、性凉,熟者则味甘、性平,两者皆入脾胃经。欲豁痰、行气、消食、利尿,以生食为优。欲下气、补中、润燥,以熟食为优。 白萝卜属于十字花科植物,有别于伞形科植物胡萝卜,现代研究表明,异硫氰酸酯类成分是白萝卜的药效成分,具有刺激唾液、胃液分泌,抑菌、抗炎等作用,也是其辛呛口感的来源,由于易挥发分解,熟萝卜的异硫氰酸酯很低,其营养作用更为凸显,因不含草酸,是钙的良好来源。 本品源于民间验方,成品汤色清亮,萝卜晶莹透润如白玉凝脂,搭配补肾润燥、益气养血的猪肉,全方有补中养阴、化暑增液、生津开胃的作用,适合小暑至伏末伤暑多汗、阴虚津枯之人的调补,可以缓解夏季汗出过多导致的口渴、烦躁、食后腹胀、热燥咳喘、小便赤短等不适。
2025-05-27
栗子龙眼粥
2025-05-27
西瓜番茄汁
2025-05-27
鞭笋鳝段煲
2025-05-27
双甘藿香茶,菊花以清寒傲雪的品格闻名于世,其性亦微寒,又名甘菊花、白菊花、黄甘菊,因为产地、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等。菊花总体皆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但色泽偏于黄色的菊花,俗称黄菊花,以疏散风热见长,如产于浙江的杭黄菊,亦名黄甘菊;色泽偏于白色的菊花,俗称白菊花,一般统称甘菊花,以平肝明目见长,像产于安徽的滁菊、亳菊、贡菊,以及产于浙江的杭白菊,本方宜用白菊花。 甘草有生甘草、炙甘草之别,生甘草味甘,性平偏凉,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散疖。明代药学家贾所学《药品化义》云:“甘草,生用凉而泻火,主散表邪,消痈肿,利咽痛,解百药毒,除胃积热,去尿管痛,此甘凉除热之力也。”目前认为甘草甜素、黄酮类成分为甘草的有效成分,有调节免疫、保肝解毒、降脂护心、镇咳祛痰、抗癌抗炎等作用。 广藿香味辛,性微温,有芳香辟秽、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之效。绿茶味甘微苦,性微寒,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 本方源于民间验方,有解暑清热、化湿和胃、生津止渴的功效。大暑节气暑湿为患,人们易感受暑湿之邪,引起头晕胸闷、发热口渴,或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病,相当于西医所说的夏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等病证。于大暑前后,以本品代茶饮用,可有效防治中暑及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等病证。
2025-05-27
荷叶绿豆粥,荷是夏季的代表植物,而荷出淤泥而不染、清洁无瑕的高洁品性在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一文最能体现。荷叶味苦、性平,归肝、脾、胃经。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荷叶、荷花、莲子、莲衣、莲房、莲须、莲子心、荷梗、藕节等均可药用。清朝汪绂《医林纂要》认为荷叶相较于其他部位偏于“平热去湿,以行清气,泻心肝而清金固水。”清代医学家张璐《本经逢原》称:“荷叶得清震之气。”综诸家论述,荷叶清暑化湿、升发清阳之效尤佳。 现代研究表明,荷叶有效成分主要为荷叶生物碱与有机酸,前者具有较明显的降血脂的作用,后者参与人体脂类的氧化代谢,人体缺乏这类有机酸可能引起脂类的代谢障碍。此外荷叶还有解热、抑菌的作用。 本方源于民间食俗。荷叶与清热解毒的绿豆配伍,两者消暑之力相得益彰,而粳米、绿豆煮至软烂绵柔则可补脾厚肠,防止荷叶与绿豆的清消升散耗中伤阳。全方合用,有清热解暑、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大暑节气、三伏天感受暑湿病邪,所致心烦、躁热、目赤、喉痛、口干、大便泄泻或黏滞秽臭等病的调治。亦适合于湿热体质高脂血症及肥胖的调治。
2025-05-27
赤豆酒酿汤,赤豆酒酿的食法全国各地皆有之,不同地方配方略有不同,但是多以赤小豆、酒酿为主料,其变化出的一系列的甜汤各具特色。南京以赤豆、桂花、元宵为主制作的甜汤,称为桂花赤豆元宵;芜湖以赤豆、酒酿、水子(实心小汤圆)为主制作的甜品,称为赤豆酒酿水子;两广地区常在甜酒酿中加入莲子、红豆,打入鸡蛋,称为鸡蛋甜酒。 赤小豆又称赤豆、红小豆,味甘酸、性平,归心、脾、小肠、肾经,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主水肿、胀满、黄疸、淋病、便血、肿毒疮疡等病证。 酒酿是南方的叫法,亦称“甜酒”,在北方地区又叫江米酒,醪糟,古时叫“醴”。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味甘辛,性温”“性善生透”“行血,益髓脉,生津液”。酒酿虽属酒,但是其性质更为缓和,行而不烈。 本方为民间验方,成品色泽红润,口感香甜鲜爽,可清热利湿、温通血脉、利水消肿。适用于三伏天感受暑湿而致的心浮气躁、神不守舍、消化不良、肢体肿满、小便不畅等不适的调治。此外,亦适用于天气炎热,使用冷空调过度,引起头昏头重、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全身酸困、恶心呕吐、大便稀溏等不适,即“空调病”的防治。
2025-05-27
鲜蘑烧冬瓜
2025-05-27
牛乳粳米粥
2025-05-27
荸荠薏仁饮
2025-05-27
麦冬杨桃甜汤
2025-05-27
南瓜百合甜点
2025-05-27
灵芝茯苓炖乌龟
2025-05-27
苦瓜海带瘦肉汤
2025-05-27
西红柿蘑菇排骨汤
2025-05-27
百合猪蹄汤
2025-05-27
阿胶牛肉汤
2025-05-27
红枣柏子小米粥
2025-05-27
香蕉莲子汤
2025-05-27
玉竹煮猪心
2025-05-27
百合桂圆瘦肉汤
2025-05-27
酸枣仁莲子茶
2025-05-27
黄芪山药鲫鱼汤
2025-05-27
老鸭汤
2025-05-27
黄芪蔬菜汤
2025-05-27
浮小麦黑豆茶
2025-05-27
黄芪小麦粥
2025-05-27
银花甘草茶
2025-05-27
雪莲金银花煲瘦肉
2025-05-27
竹叶茅根茶
2025-05-27
沙参竹叶粥
2025-05-27
解暑西瓜汤
2025-05-27
鲜果炒苦瓜
2025-05-27
红糖西瓜饮
2025-05-27
葛根荷叶田鸡汤
2025-05-27
洋葱炒芦笋
2025-05-27
葱白红枣鸡肉汤
2025-05-27
薄荷西米粥
2025-05-27
萝卜洋葱菠菜粥
2025-05-27
葛根花粉粥
2025-05-27
紫苏叶砂仁鲫鱼汤
2025-05-27
百合绿豆豆薯汤
2025-05-27
绿豆炖鲫鱼
2025-05-27
蒜香蚕豆
2025-05-27
藿香大米粥
2025-05-27
薏米茉莉粥
2025-05-27
山楂苹果大米粥
2025-05-27
鸡内金山药炒甜椒
2025-05-27
白萝卜炖排骨
2025-05-27
清炖鸭块冬瓜
2025-05-27
芦笋牛乳冬瓜汤
2025-05-27
山药百合炖鳗鱼
2025-05-27
绿豆炖藕
2025-05-27
枸杞菊花饮
2025-05-27
鸭肉冬瓜粥
2025-05-27
薏米绿豆粥
2025-05-27
荷叶粥
2025-05-27
红枣莲子百合粥
2025-05-27
莲子银耳羹
2025-05-27
二冬丝瓜豆腐
2025-05-27
马齿苋拌豆芽
2025-05-27
银荷莲藕炒豆芽
2025-05-27
香菇炒豆苗
2025-05-27
芥蓝二冬
2025-05-27
凉拌双耳
2025-05-27
2024-11-02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