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食药同源历史文化

  • 时间:2025-06-20
  • 编辑:人之康

甘肃省的食药同源文化根植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多民族交融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传统医学积淀,是中华药膳文化与西北地域生态智慧的重要体现。

早期医学典籍的记载

汉简中的药食记录:武威出土的东汉医简《治百病方》(武威汉代医简)中已有“当归生姜羊肉汤”的配方,印证了2000年前甘肃先民将食材(羊肉、生姜)与药材(当归)结合的智慧。

敦煌医学文献:敦煌遗书中的《食疗本草》(唐代孟诜著,张鼎增补)残卷,记载了大量西北地区药食两用资源(如百合、杏仁、锁阳)的应用方法,是迄今世界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

唐代《新修本草》记载 “当归今出宕州最良”,宕州(今甘肃宕昌)当归因 “多肉少枝气香” 成为贡品23。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唐代医药卷子(如《食疗本草》残卷)更印证了当时甘肃地区药食同源的实践已形成体系。

甘肃药食同源的历史可追溯至先秦。《神农本草经》记载的 365 种药物中,甘肃产当归、黄芪、甘草等被列为上品89。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明确指出 “黄芪第一出陇西,色黄白甜美”,唐代《药性论》强调 “虚而客冷,用陇西黄芪”,宋代《图经本草》记载 “当归生陇西川谷”,明清《巩昌府志》亦记载黄芪为陇西重要物产9。岷县当归种植历史达 1500 年,其 “补血活血” 的功效在《金匮要略》当归生姜羊肉汤中已被应用,至今仍是药膳经典8。东汉《居延新简》记载豲道(今陇西文峰镇)向长安太医院岁贡 “豲归三百斤”22。明代引种黄芪、党参成功,陇西逐渐成为 “中国黄芪之乡”。

近代产业创新的延续

政策支持与学术研究

甘肃中医药大学等机构设立“药膳教研室”,系统整理敦煌古医籍中的食疗方。

政府推动“陇药膳”品牌建设(如定西药膳大赛),将岷归炖土鸡、黄芪煨羊排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代甘肃依托科研机构深化药食同源研究。兰州大学研发的 “芊生缘牌沙棘绿豆咀嚼片” 获国家保健食品批件,

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联合企业开发的 “百合党参酸奶”“黄芪党参酸奶”,将传统药材与现代发酵技术结合,兼具营养与保健功效,此外,“陇源食药物质鲜贮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突破党参、肉苁蓉保鲜难题,推动鲜食药材产业化。

从丝绸之路的驼铃到现代实验室的精密仪器,甘肃药食同源的历史根脉始终贯穿于药材种植、文化交融与科技创新之中,成为中华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e9b5bf0adc79f8c6cb16f187edb655e.png


为你推荐

峡谷葛根粉(测试产品,勿下单)

价格: ¥28.0

立即购买
相关文章

  • 天冬:润肺养阴的千年良药,揭秘你不知道的六大功效2025-05-09
  • 天麻的正确食用方法与健康功效2025-05-11
  • 西洋参的功效和主治功能:传统与现代的结合2025-05-11
  • 丁香基本信息2025-05-12
  • 党参的主要功效和作用:补气养血的平民补品2025-05-13
  • 化橘红的功效与作用:止咳化痰的天然秘方2025-05-13
  • 中医药膳粳米2025-05-13
  • 丁香药膳食疗方2025-05-13
  • 丁香的功效与作用2025-05-13
  • 中医药膳蘑菇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