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葛根粉(测试产品,勿下单)
价格: ¥28.0
立即购买一、乌梢蛇的来源
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腹部或先剥皮留头尾,除去内脏,盘成圆盘状,干燥。
二、性状鉴别
药材:本品呈圆盘状,盘径约16cm。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盘在中间,扁圆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泽。上唇鳞8枚,第4、5枚入眶,颊鳞1枚,眼前下鳞1枚,较小,眼后鳞2枚。脊部高耸成屋脊状。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肌肉厚,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尾下鳞双行。剥皮者仅留头尾之皮鳞,中段较光滑。气腥,味淡。
三、鉴别要点解读
1.表面黑褐色或墨绿色。
2.背鳞双行。酒精泡过后易扒取下来,再除去蛇皮,方便数背鳞,鳞片数法有锯齿数法、平行数法、箭形数法。
3.中央2~4行鳞片起棱,形成1~2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偶有6行者,但最外行棱弱,内侧2行棱强。(与黑线乌梢蛇区别关键点)
4.脊部高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
5.乌梢蛇剑脊处的两行鳞片,似手绢的一角搭在其上,俗称“搭角”。
6.上唇鳞8枚,第4、5枚入眶;颊鳞1枚,不入眶;眼前下鳞1枚,较小,眼后鳞2枚。
7.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⑧尾部渐细而长,尾下鳞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