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


丁香基本信息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1.药材别名:公丁香、丁子香。2.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脾、胃、肺、肾经。3.功能主治: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二、临床配伍1、《证因脉治》丁香柿蒂汤:丁香、柿蒂、人参、生姜。治久病呃逆,因于寒者。2、《上海市中成药制剂规范》丁桂散:丁香、肉桂。治胃脘疼痛、脐腹冷痛腹泻,以及外科疮肿,损伤肿痛等证候。

2025-05-12

丁香药膳食疗方

​一、丁香茶,材料:丁香2g、花茶3g。做法:用150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功效:温中,暖肾,降逆;还可以起到抗菌的作用,对于驱虫有好处,同时也可以有健脾胃的作用,对于牙痛有治疗的功效。二、丁香姜糖,材料:冰糖(或白砂糖)50克,生姜未30克,丁香粉5克,小磨麻油适量。做法:将冰糖(或白砂糖)加水少许放砂锅中,文火熬化,加生姜末、丁香粉调匀,继续熬至挑起不粘手为好。另备一大搪瓷盆,涂以小磨麻油,将糖倒入摊平。稍冷后趁软切作50块。

2025-05-13

丁香的功效与作用

丁香是一种兼具药用与香料价值的植物,其干燥花蕾(公丁香)和果实(母丁香)均入药,中医经典《本草纲目》记载其“温脾胃,止霍乱,治虚哕,补肝气”。现代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丁香在抗菌、抗氧化等领域的潜力。以下从中医功效和现代药理作用两方面,系统阐述其应用价值。‌一、中医功效‌,丁香性辛温,归脾、胃、肾经,擅驱散中焦寒邪。针对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呃逆、腹胀冷痛‌,丁香能温补脾胃阳气,恢复消化功能。例如《症因脉治》中的“丁香柿蒂汤”,即以丁香配伍柿蒂、人参,治疗胃寒呃逆不止;对于寒邪直中导致的腹痛腹泻,常与高良姜、砂仁同用,增强温中止泻之效。‌

2025-05-13

丁香暖胃止呕饮|三分钟缓解吃凉胃痛呕吐!胃寒体质食疗方

专攻胃寒型呕吐的丁香速效方!《本草正》载丁香“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其挥发性丁香油酚能直接松弛胃平滑肌,抑制呕吐反射。此方以丁香3克为主药,配伍生姜5克煎煮,借其辛温归脾、胃经之性,快速中和寒邪,缓解冷食冷饮引发的胃痛、嗳气、反胃。中医认为“寒凝气滞则呕逆”,丁香温通散寒,从根源解决胃气上逆。适合脾胃虚寒、一吃凉就腹泻呕吐者。作为急救茶饮,饭后趁热小口慢饮效果更佳!(注:胃热灼痛、舌红苔黄者禁用)

2025-06-05

丁香天然漱口方|3天改善口臭牙龈肿!口腔抑菌消炎中医秘方

丁香古称“天然口腔杀菌剂”!《开宝本草》载其“消风肿毒,除口臭”。现代研究证实,丁香酚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口腔致病菌抑制率达90%,其挥发油可快速缓解牙龈肿痛、咽喉发炎。此方将丁香5克煮沸浓缩,冷却后含漱(每日3次),通过抗菌+抗炎双通路:①破坏细菌生物膜 ②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中医认为“胃热上蒸则口臭”,丁香性温归脾胃经,反佐薄荷2克可清胃热。适合烟酒人群、慢性咽炎患者及戴牙套引发的口腔问题。(注:漱口后清水冲洗,孕妇禁用)

2025-06-05

香柿蒂止嗝汤|喝冷饮后狂打嗝急救方!三分钟止住胃寒呃逆

源自清代《症因脉治》的止嗝名方!针对胃中虚寒、气逆上冲导致的顽固打嗝(呃逆),症见遇冷加重、胸膈堵闷、手足不温。方中丁香6克温胃散寒为君,柿蒂9克降气止呃为臣,人参3克补气固本,生姜6克助阳通滞。现代药理证实:丁香酚可松弛膈肌痉挛,柿蒂鞣质抑制迷走神经兴奋。中医强调“寒得温则散,气得顺则降”,此方标本兼治,优于单纯按压穴位。水煎趁热小口频服,胃寒轻症1剂见效。(禁忌:胃热打嗝伴口臭、舌红者禁用)

2025-06-05

丁香孕吐安胎饮|妊娠剧吐中医古方!和胃降逆不伤胎元

妇科名医改良的孕吐安全方!原方去人参防补气过亢,保留丁香3克+柿蒂6克+生姜10克。丁香温而不燥,归脾、胃、肾经,契合孕妇“胎系于肾”的特性;柿蒂降逆气不损胎元,《本草求真》称其“止呕噫之圣药”。针对孕后胃寒喜呕、闻食即吐、涎多清稀者,此饮通过温中暖胃、平冲降逆双机制缓解呕吐。煎煮时加甘蔗汁30ml反佐,防辛温伤阴。饭前温服30ml,每日4次。注:需医师指导使用,出血倾向者禁用(丁香活血,孕早期慎用)。

2025-06-05

丁香鉴别:从外观到功效,全方位教你识别优质丁香

在药食两用的世界里,丁香是一种备受青睐的食材和药材。然而,市场上丁香的品质参差不齐,充斥着各种伪品和劣质品,让消费者难以辨别。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识别优质丁香,本文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解析。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