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葛根粉(测试产品,勿下单)
价格: ¥28.0
立即购买粟米《名医别录》
【异名】白粱粟,粢米,粟谷,小米,籼粟。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粱或粟的成熟种仁。
【性味归经】甘、咸,凉;陈粟米:苦,寒。归肾、脾、胃经。
【功效】和中,益肾,除热,解毒。
【应用】用于脾胃虚弱,反胃呕逆,消渴,烦热,泄泻,烫伤。
1.脾胃气弱,呕逆反胃粟米500g,杵如粉,水和丸如梧子大,煮令熟点少盐,空心和汁吞下。(《食医心镜》)
2.胃热消渴粟米煮饭。(《食医心镜》)
3.水火烫伤粟米炒焦,投水,澄取汁,煎稠如糖,频涂之,能止痛,消瘢痕。另可半生半炒,研末,酒调敷之。(《崔氏纂要方》)
【用法用量】内服:15~30g,煎汤或煮粥。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熬汁涂。
【成分】本品脱壳种仁和带壳种仁的干品均含脂肪、蛋白质、灰分、淀粉、还原糖。另有报道种子含3%油,及α-淀粉酶抑制剂。还从本品中分得α-粟素和β-粟素、甘油单葡萄糖酯、甘油二葡萄糖酯、非淀粉多糖及蔗糖、棉籽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此外本品还含无机元素钼。
【药理作用】
1.维生素B1含量较高,有较好的维护神经功能的作用。
2.粟米草乙醇提取物具有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3.其茎含白瑞香苷,苷元有抗菌作用。
【使用注意】粟米不宜与杏仁同食,食则令人呕吐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