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葛根粉(测试产品,勿下单)
价格: ¥28.0
立即购买电解质是血液中维持身体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包括钠、钾、钙、镁等。当这些物质的含量过高或过低时,就会引发电解质紊乱。这种看似 “不起眼” 的失衡,轻则让人头晕乏力,重则可能影响心脏、神经功能,甚至危及生命。了解电解质紊乱的类型、信号及应对方法,能帮你及时化解健康风险。
一、先搞懂:电解质的 “关键作用” 与紊乱的常见类型
电解质在人体中承担着多项重要功能:钠调节体液平衡,钾维持心脏正常跳动,钙保障骨骼强度和神经传导,镁参与能量代谢。一旦这些物质的浓度偏离正常范围,就会出现不同类型的紊乱:
低钠血症(钠过低):血清钠低于 135mmol/L,常见于大量出汗后只喝清水、心力衰竭、肾功能异常的人群,会导致头晕、恶心、肌肉痉挛,严重时出现意识模糊。
高钠血症(钠过高):血清钠高于 145mmol/L,多因水分摄入不足(如昏迷、吞咽困难)或大量失水(如严重腹泻、糖尿病高渗状态),表现为口渴、尿少、烦躁,甚至昏迷。
低钾血症(钾过低):血清钾低于 3.5mmol/L,常见于长期禁食、呕吐腹泻、大量使用利尿剂的人群,症状包括四肢无力、腹胀、心律失常。
高钾血症(钾过高):血清钾高于 5.5mmol/L,多因肾功能衰竭(排钾障碍)、大量输入库存血或服用保钾药物,会引发心跳缓慢、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低钙血症(钙过低):血清钙低于 2.2mmol/L,见于维生素 D 缺乏、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表现为手脚抽搐、肌肉痉挛、情绪烦躁。
高钙血症(钙过高):血清钙高于 2.75mmol/L,多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骨转移,会出现乏力、食欲下降、肾结石。
二、揪出诱因:哪些情况容易引发电解质紊乱?
水分丢失过多
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每小时可流失 1-2 升含钠液体),若只补充清水而不补盐,易导致低钠血症。
急性胃肠炎引发的呕吐、腹泻,短时间内会丢失大量水分和钾、钠,是儿童、老年人电解质紊乱的常见原因。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过高导致渗透性利尿,大量排尿会同时丢失水分和电解质,引发高钠或低钾血症。
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
长期节食、禁食,或因口腔疾病、消化道梗阻无法正常进食,会导致钾、钙等电解质摄入不足。
慢性腹泻、肠瘘等疾病会影响肠道对电解质的吸收,比如乳糜泻患者易出现低钙、低镁血症。
疾病与药物影响
肾功能衰竭患者因排尿功能障碍,易出现高钾、高磷血症;
心力衰竭、肝硬化导致体内水钠潴留,会引发稀释性低钠血症;
长期服用利尿剂(如呋塞米)会加速钾、钠排出,导致低钾、低钠;
补钙过量或维生素 D 中毒,可能引发高钙血症。
特殊人群风险高
婴幼儿:体液调节能力差,腹泻呕吐后易快速出现电解质紊乱;
老年人:器官功能退化,渴觉迟钝,且常合并多种疾病、服用多种药物,是电解质紊乱的高发人群;
运动员、高温作业者:大量出汗后若补水不当,易发生低钠或低钾血症。
三、识别信号:电解质紊乱的典型症状
不同类型的电解质紊乱症状各有侧重,但也存在一些共通表现:
全身乏力:几乎所有电解质紊乱都会出现,轻则走路腿软,重则卧床不起,比如低钾血症会导致肌肉无力,连抬头都困难。
消化系统异常: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下降,高钙血症还可能引发便秘,低钠血症则可能出现腹泻。
神经精神症状: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严重时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昏迷(如高钠血症导致脑细胞脱水,低钠血症引发脑水肿)。
心脏异常:钾、钙、镁紊乱会直接影响心脏电活动,表现为心悸、心跳加快或减慢,高钾血症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脏骤停,是最危险的症状。
特殊信号:低钙血症会出现 “手足抽搐”(手指、脚趾蜷缩,无法伸直);高钠血症会有 “极度口渴” 但喝再多水也无法缓解;低钾血症可能伴随 “肌肉疼痛”“腱反射减弱”。
若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同时伴随心脏不适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检查电解质水平(抽血查 “电解质八项”),明确诊断。
四、需要立即就医的情况
出现心悸、胸闷、心律失常(如心跳忽快忽慢);
意识模糊、抽搐、昏迷;
手足抽搐无法缓解,或肌肉无力导致无法站立;
腹泻呕吐持续 24 小时以上,伴随尿量明显减少(成人每天少于 400 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