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药食同源产业以枸杞、冬虫夏草为核心,形成 “种植 - 加工 - 销售 - 文旅” 全产业链,成为乡村振兴与生态经济的重要支柱。未来需突破宣传限制、强化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推动产业向千亿级目标迈进。
2025-06-17
青海省食药同源法规的核心逻辑是——严格保护高原生态资源(采集许可+保护区限制),限制非法采摘,依据国家法规,不可触碰红线,青海省卫生健康委还积极推动将本省特色中药材如冬虫夏草、蕨麻等列入国家食药同源物质目录,以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2025-06-20
青海食药同源产业正从资源输出型向科技驱动型跃迁,依托“世界第三极”生态IP与藏医药文化背书,在高端健康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2025-06-20
青海省依托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寒纯净生态和藏医药文化体系,孕育出一批兼具生态稀缺性与健康功效的食药同源产品,产业正从原料初加工向高值功能食品与跨境健康消费品跃迁.
2025-06-20
悠久的使用历史: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地理气候条件特殊,生物资源独特。很多药食同源资源在民间已经使用了上千年;藏医药文化传承:青海是中藏药材的重要产地之一许多药食同源的药材在中藏医药典籍中都有记载和应用
2025-06-20
青海省在食药同源领域依托独特的高原生物资源和藏医药文化,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涵盖特色农产品加工、藏药研发、功能性食品开发等多个方向。
2025-06-20
“西宁大黄”是青海省著名的地道药材,指的是生长在该地区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的根及根茎。这种大黄以其质地优良、色泽鲜亮、油性高,以及富含蒽醌等主要有效成分而闻名于世。作为纯天然、无污染的药材,它独特的加工方法使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并被冠以“西宁大黄”的美誉。
2025-07-14
红景天是指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在世界上有余种,多分布在北半球的高寒地带,大多数都生长在海拔3500—5000米左右的高山流石或灌木器丛林下。我国有73种,其中西藏占有32种,2个变种,但至今仍未有很好的开发利用。
2025-07-14
青藏高原,这片神秘而辽阔的土地,不仅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更蕴藏着无数珍贵的药用动植物资源。高寒缺氧、昼夜温差大的特殊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丰富、独具特色的中藏药材。其中,青海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成为了中藏药材的重要产地之一。
2025-07-14
冬虫夏草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资源,具有特殊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青海省境内2市6州均有分布,总面积约7000万亩。其中,平均海拔最高的三江源地区,冬虫夏草分布最多、产量最高、品质较好,是青海乃至全国冬虫夏草的主产区,约占全省总产量的80%。全省从事冬虫夏草及关联产业约50万人,年产量100—120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年产值近200亿元,其中内销占80%左右,出口占20%左右,全省200多万农牧民从中受益。
2025-07-15
时值6月,积雪消融,青藏高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冬虫夏草采挖季。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深山处,采挖的牧民群众正匍匐在草甸上,用指尖探寻着大自然的馈赠。这份珍贵的“高原黄金”是当地牧民家庭的重要经济支柱,也是青海省最具特色的生物资源和经济引擎。在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平衡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实现冬虫夏草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守护这份“高原珍宝”的关键。
2025-07-15
2024年8月从西宁海关获悉,经西宁海关所属西宁曹家堡机场海关检验合格,0.7吨青海贝母顺利通关发往中国台湾地区,实现首次出口。
2025-07-15
7月14日,记者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农牧局了解到,当前海西州枸杞即将迎来采摘期,全州正全力以赴备战枸杞采摘季,努力实现产业提质增效与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双赢局面。
2025-07-15
今年以来,海西州坚持把柴达木枸杞作为全州重要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健康产业、富民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以“全域打造柴达木绿色有机枸杞产业”为目标,系统推进枸杞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全州枸杞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2025-07-15
2024-11-02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