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葛根粉(测试产品,勿下单)
价格: ¥28.0
立即购买在高温天气里,头晕、乏力等不适很常见,但很多人分不清是普通疲劳还是中暑。中暑若不能及时识别,可能从轻微不适进展为危及生命的重症。本文从症状表现、诱因分析、科学检测等方面,教你快速判断自己是否中暑,避免延误处理。
确定中暑的核心依据:症状与环境的关联
中暑的本质是 “高温环境引发的体温调节紊乱”,判断时需结合症状表现和暴露史,二者缺一不可:
先看是否有 “高温暴露史”
这是判断中暑的前提。如果在以下场景停留超过 30 分钟,且出现不适症状,需高度怀疑中暑:
户外暴晒(如正午爬山、露天作业);
长时间处于密闭闷热环境(如未开空调的车厢、拥挤的室内);
高温下进行剧烈运动(如马拉松、篮球比赛);
穿着不透气的衣物(如化纤材质紧身衣)从事体力活动。
若近期未接触高温环境,出现类似症状(如头晕、呕吐),更可能是感冒、肠胃炎等其他疾病,而非中暑。
再对照中暑的典型症状
中暑的症状从轻微到严重逐步升级,不同阶段的表现各有特点,可按以下分级自查:
先兆中暑:身体发出的早期信号
全身症状:头痛、头晕、全身乏力,走路时感觉脚步发飘,注意力难以集中(如看手机时频繁看错字);
体表反应:大量出汗,皮肤微微发红,摸起来有温热感,体温正常或略高(37.3-38℃);
感官变化:口干舌燥,说话时感觉嗓子发紧,眼睛可能出现轻微干涩、视物模糊。
这些症状在离开高温环境、休息 10 分钟后会有所缓解,若继续留在高温中,症状会快速加重。
轻症中暑:功能紊乱的明显表现
体温升高:体温超过 38℃,用手摸额头或腋下能明显感觉到发热;
消化道症状:恶心感加重,可能出现呕吐(呕吐物多为刚吃的食物),部分人会有腹痛、腹泻;
循环系统反应:心跳加快(静息时每分钟超过 100 次),手脚可能发凉、出冷汗,站起来时头晕加重(体位性低血压)。
此时身体已出现脱水和轻度功能紊乱,若不及时处理,1-2 小时内可能进展为重症。
重症中暑:危及生命的紧急信号
若出现以下症状,说明已发展为重症中暑,需立即就医:
热痉挛:小腿、腹部或手臂肌肉突然剧烈抽搐,疼痛难忍,持续数分钟无法缓解,抽搐时意识清醒;
热衰竭:头晕到无法站立,皮肤湿冷、脸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蹲下后站起时眼前发黑、差点摔倒);
热射病:体温超过 40℃,出现意识模糊(如不知道自己在哪、说话颠三倒四)、昏迷、抽搐,皮肤可能从多汗突然转为干燥无汗。
科学检测:用数据辅助判断
除了症状和诱因,以下检测方法能帮助更精准地判断是否中暑:
测量体温:关键指标
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最方便):
37.3-38℃:可能是先兆中暑;
38-39℃:大概率是轻症中暑;
超过 39℃:需警惕重症中暑,若超过 40℃,基本可判定为热射病。
注意:中暑时不要用额温枪测量(受环境温度影响大,误差可达 2℃),最好用腋下或口腔体温计,测量时间不少于 5 分钟。
观察尿液颜色:判断脱水程度
中暑的核心是脱水,尿液颜色能反映脱水情况,间接辅助判断:
淡黄色:轻度脱水,可能是先兆中暑;
深黄色(类似浓茶):中度脱水,多为轻症中暑;
棕色或酱油色:重度脱水,提示重症中暑,需立即补水并送医。
自我判断后的应对原则
若通过以上方法判断为中暑,需按以下原则处理,避免病情加重:
先兆中暑:立即到阴凉处休息,喝淡盐水,30 分钟后症状缓解可继续观察,未缓解则前往医院;
轻症中暑:快速降温(如用湿毛巾擦身体),补充口服补液盐,若 1 小时内症状无改善,立即送医;
重症中暑:无论何种类型,均需拨打 120,同时采取物理降温(如冰袋敷腋下),等待救援期间不要喂水(尤其昏迷者),保持呼吸道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