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葛根粉(测试产品,勿下单)
价格: ¥28.0
立即购买夏季高温天气里,中暑是常见的突发状况,从轻微的头晕乏力到危及生命的昏迷,处理方式直接影响恢复速度和健康风险。很多人在中暑后不知如何正确应对,甚至因错误操作加重病情。本文从实际场景出发,详解不同程度中暑的处理步骤、禁忌误区及后续护理,帮助大家科学应对中暑。
轻度中暑:快速干预,阻止病情加重
轻度中暑(包括先兆中暑)是最常见的类型,此时身体虽发出警报,但及时处理可在 1-2 小时内恢复,关键是抓住 “降温、补水、休息” 三个核心:
第一步:立即脱离高温环境
一旦出现头晕、口渴、出汗多等症状,要马上停止活动,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比如树荫下、商场、空调房等。避免继续暴露在阳光下或闷热环境中(如紧闭车窗的汽车),否则体温会在 10-15 分钟内快速升高,进展为重症。
转移后,让患者坐下或平卧,解开领口、袖口等紧身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是在户外,可撑开遮阳伞或用衣物搭建临时遮阳处,减少热量继续进入体内。
第二步:物理降温,降低体表温度
用湿毛巾(最好是温水,避免过冷刺激)擦拭额头、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密集部位,这些地方血流丰富,降温效率更高。也可以用风扇对着患者吹,但要注意避免直吹,防止受凉。
如果有冰袋或冰镇饮料,不要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可用毛巾包裹后放在颈部或腋下,每 10 分钟更换一次位置。没有冰袋时,用凉水浸湿帽子或衣物,戴在头上也能帮助散热。
第三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轻度中暑的核心问题是脱水和盐分流失,此时要喝含盐的清凉饮品,比如淡盐水(每 500 毫升水加半啤酒瓶盖盐)、运动饮料(选择无咖啡因的),每次喝 100-200 毫升,每隔 10 分钟喝一次,避免一口气灌太多导致呕吐。
如果患者有轻微恶心,可暂停喝水,用湿棉签蘸水湿润嘴唇和口腔,待不适感缓解后再少量饮用。不要喝冰水、酒精饮料或含糖量过高的饮品,冰水会刺激肠胃,酒精会加速脱水,高糖饮料可能加重腹胀。
第四步:观察与休息
让患者安静休息 30 分钟左右,期间观察症状是否缓解:如果头晕减轻、体温下降(低于 38℃)、出汗减少,说明处理有效,可继续休息观察;如果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出现体温升高、呕吐、心慌等,要立即前往医院。
中暑处理的 6 大禁忌,千万别犯
错误的处理方式可能加重中暑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以下这些禁忌一定要牢记:
不要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中暑的发热是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导致的,不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退烧药不仅无效,还可能损伤肝肾,掩盖病情。
不要给昏迷患者喂水:昏迷时患者吞咽功能丧失,喂水会导致呛咳、窒息,正确做法是保持头偏向一侧,用湿棉签湿润嘴唇即可。
不要过度依赖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含 40%-50% 的酒精,可能加重脱水,仅适用于轻度中暑的头晕腹胀,对重度中暑无效,更不能替代正规治疗。
不要用酒精擦拭全身降温:酒精挥发快,会让体表温度骤降,导致血管收缩,反而影响体内热量散发,还可能通过皮肤吸收,损伤肝肾功能,尤其不适合儿童和老人。
不要让患者剧烈活动:中暑后身体虚弱,强行走动或站立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头晕、晕厥,甚至摔倒受伤,应保持平卧或静坐。
不要忽视特殊人群: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人,即使是轻度中暑,也建议及时就医,他们的身体对中暑的耐受度更低,并发症风险更高。
提前预防:减少中暑的发生概率
应对中暑的最佳方式是提前预防,尤其是高温天气,做好以下几点能大幅降低风险:
高温时段(10:00-16:00)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做好防晒,每隔 30 分钟到阴凉处休息一次。
多喝水,即使不渴也要喝,每次 100-200 毫升,不要等口渴了才喝,可在水里加少量盐(每天不超过 5 克)。
穿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不要穿紧身化纤衣服,以免影响出汗散热。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睡眠不足会降低身体对高温的耐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