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


中医药膳谷雨养生汤

谷雨养生汤,方中生梨、荸荠、莲藕均为新鲜果蔬。梨味甘微酸、性质寒凉,入肺、胃二经,具清热化痰、生津润燥之功,唐朝官方本草《新修本草》谓其“主热嗽,止渴”,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解酒毒”。荸荠又名“马蹄”,味甘性平,也入肺、胃二经,有凉润肺胃、清热化痰的作用,可用于热病口渴、肺热咳嗽、消渴的治疗。鲜藕入药、入膳有生用、熟用两种,生者甘寒,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故主热病烦渴与吐血衄血;熟者甘温,能健脾开胃、益血生肌,又主脾胃虚弱与血分亏损。苇根与麦冬都是药食两用物品。苇根即“芦根”,味甘性寒,长于清泄肺胃气分热邪、生津除烦、解毒止呕,主治热病热伤津液、烦热口渴等证。麦冬甘寒质润,入肺、胃、心经,功能滋肺养胃以润燥生津、清心养阴以除烦宁心,适用于热病伤津、口渴心烦、肺热燥咳等证。 本方源于清代医学家吴鞠通《温病条辨》的“五汁饮”,以其由五种汁液组成而命名。因于暮春谷雨时节气候温热、干燥时使用有养生保健价值,故又称“谷雨养生汤”。 方中以生梨、荸荠、莲藕新鲜果蔬为主,合入药食两用物品苇根与麦冬组成。全方合用,可奏清热养阴、生津止渴之功,是退热除烦、止渴疗嗽之佳饮。适用于谷雨时节温热、干燥气候的养生保健,既可清热生津,又可补血升阳。此外,也适用于温邪、热邪灼伤肺胃所致口渴心烦、干咳不止与热病后期、身热不退等病的调治,亦用于饮酒过多引起头痛烦渴、噫气呕逆等不适的调理。

2025-05-27

中医药膳党参蒸鳝段

党参蒸鳝段,党参为中国传统中药材之一,是人参的替代品,为补气、健脾佳品,在我国部分地区也有用其食用调补的习惯,原国家卫生部(现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早就将其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清代医药学家张山雷《本草正义》记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赵荩臣《党参新研究》指出:“人参为温补峻烈之剂,用以峻补五脏之君药,党参为平补和缓之剂,用以滋养脾胃之要药。”其味甘性平,归脾、肺二经,功能补脾益气、养血生津,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热病伤津所致体倦、乏力、食少、泄泻、头晕、面黄、口干等症,也是年老体弱、病后体衰者的药食调补佳品。党参作药膳使用可煮粥,炖汤,做菜,或打粉制糕饼食用,泡茶、浸酒饮用。 党参含甾醇、党参苷、党参多糖、党参内酯、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少量生物碱,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现代研究表明,党参能调节胃肠运动,有抗溃疡的作用;能增强免疫功能与抗病能力;有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有明显升高血糖的作用;能升高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对化学疗法及放射疗法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升高作用。另外,党参还有抗衰老、抗缺氧、抗辐射等作用。 鳝鱼味甘性温,入脾、肝、肾经,具补虚损、强筋骨、除风湿之功,主虚劳、阳痿、腰痛、腰酸膝软与风寒湿痹。火腿味甘咸、性温热,入脾、胃经,《随息居饮食谱》记载:“补脾开胃,滋肾生津,益气血,充精髓,治虚劳怔忡……健腰脚。” 本方为成都市中药材公司药膳科研组研发方,现各地均有使用。方中以益气养血的党参与补血活血的当归,以及鳝鱼和火腿组成。全方合用,具温补气血、活血通络、强健筋骨之功。适用于谷雨前后,雨水较多,风寒湿痹所致肢体、腰膝酸痛诸症的预防,亦用于气血不足所致风寒湿痹的调治。

2025-05-27

中医药膳海蜇猪骨汤

海蜇猪骨汤,海蜇,俗称为水母,体形呈半球状,上面呈伞状,白色,借以伸缩运动,称为海蜇皮;下有八条口腕,呈灰红色,叫海蜇头。海蜇皮、海蜇头皆可入药,海蜇头味咸、性平,入肝、肾经,有祛风解毒、化痰消积的功效,主治头风眩晕、风湿关节痛、疮疡肿毒、咳嗽痰喘、痞积肿块等病。海蜇煎液,静脉注射于麻醉兔,可以降低血压;灌注于兔耳血管及蛙全身血管后,亦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临床上用海蜇与荸荠组成的雪羹汤,治疗各期高血压,疗效不错,可长期服用且无毒性与副作用,对早期患者更为适合。 本方为民间验方,各地都有使用。方中以祛风定眩、清热化痰的海蜇头为主,加入补益肝肾、清热解毒的猪骨组成。全方合用,具有补益肝肾、祛风定眩、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暮春、盛夏时节,气候炎热、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腰膝酸软等不适的调补。也适用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引起血压偏高、头晕面红、腰膝酸软等病的辅助治疗。

2025-05-27

中医药膳豆腐草菇羹

豆腐草菇羹

2025-05-27

中医药膳菊花龙井茶

菊花龙井茶

2025-05-27

中医药膳胡椒根蛇肉

胡椒根蛇肉

202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