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


中医药膳三豆苡仁粥

三豆苡仁粥,药膳专著《饮膳正要》便有“夏宜食菽”的说法,“菽”即为豆类。方中绿豆味甘性寒,能清心降火、消暑解毒。赤小豆味甘酸,性平,能利水消肿、清热解毒。黑豆味甘性平,最得“肾谷”之美称,能健脾益肾、利水活血。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能利湿健脾、除痹清热。 现代研究表明,方中的豆类蛋白质含量较高,脂类含量却很低,且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要,能在蛋白质方面提供人体较为全面的营养支持,其中绿豆有较为明显的降血脂作用,红豆含钾元素较高,能起利水作用,黑豆含铁元素比一般豆类都高,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有较好的补充作用。 本方源于民间,各地都有使用,其中豆类可灵活增减变换。方中豆类各有所长,绿豆偏于清暑,红豆、黑豆偏于利水,搭配健脾渗湿的薏苡仁,分消清利,使暑热湿邪有消泄之路,此外黑豆还能较好地补益脾肾,起到益中存阴的作用。全方合用,具清暑利水、健脾渗湿之功,适用于小暑至伏末“疰夏”的防治。疰夏,主要源于夏季的暑湿病邪和体质的虚弱,是一种季节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功能性发热,表现为全身乏力、胸闷不适、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低热不退、汗出不畅,同时有夏季发病、秋凉自愈的特点。疰夏发病之前,食用本方,有预防作用;疰夏发作之时,食用本方,有辅助治疗作用。因此,伏天宜适当、经常食用本方。

2025-05-27

中医药膳解暑酱包兔

解暑酱包兔, 兔肉味甘性凉,入肝、脾、大肠经,有补中益气健脾、养阴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疗疮的功效。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其能“凉血,解热毒,利大肠。”主治口渴欲饮、舌坚缄语、烦热易怒、皮肤瘙痒、肠热便秘等病证。 兔肉属于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0%,比一般肉类都高,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却低于所有的肉类,故对它有“荤中之素”的说法。而且兔肉富含卵磷脂,卵磷脂对于脑功能与身体膜结构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佩兰味辛性平,为喜阴生于溪畔泽边的香草,所以又别称香水兰、大泽兰。小暑正值初伏,空气闷热潮湿,暑湿邪气相恋。中医理论认为,湿邪重浊,受暑而腐,易藏污纳秽,而芳香辛散的药材、食物则有化浊辟秽的作用。佩兰生于水湿之境不受浊而能气清香远,有芳香化浊、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的作用,屈原在《九歌》中便有“浴兰汤兮沐芳华”的记述。“浴兰汤”,即用佩兰作香汤来沐浴,寓意濯洗自身的污秽以彰明高洁的品格。 本方为成都市药材公司研发方,成品兔肉经过包酱处理,初尝酱甜味浓,而后细嚼便可品尝到细嫩甘爽的兔肉和丝丝药香。甘凉的兔肉配伍清香的佩兰,有清暑化湿、醒脾开胃的作用,搭配宣热止烦的甜面酱,全方共奏清暑解热、化湿醒脾、益气生津之效。适于小暑前后,暑湿所伤、气阴两虚所致烦热口渴、头晕头重、胸闷腹胀、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黏结等不适的调补。

2025-05-27

中医药膳萝卜猪肉汤

萝卜猪肉汤,小暑为三伏之始,值头伏,民间俗语说:“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有雨种荞麦。”在头伏食用白萝卜,取白萝卜生津养阴、祛除湿气、促助消化的作用,以解入伏后头脑昏沉、不思饮食、小便赤短等不适。 白萝卜又称莱菔,生熟之性味功效略有所异,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莱菔,生食升气,熟食降气。”生白萝卜味辛甘、性凉,熟者则味甘、性平,两者皆入脾胃经。欲豁痰、行气、消食、利尿,以生食为优。欲下气、补中、润燥,以熟食为优。 白萝卜属于十字花科植物,有别于伞形科植物胡萝卜,现代研究表明,异硫氰酸酯类成分是白萝卜的药效成分,具有刺激唾液、胃液分泌,抑菌、抗炎等作用,也是其辛呛口感的来源,由于易挥发分解,熟萝卜的异硫氰酸酯很低,其营养作用更为凸显,因不含草酸,是钙的良好来源。 本品源于民间验方,成品汤色清亮,萝卜晶莹透润如白玉凝脂,搭配补肾润燥、益气养血的猪肉,全方有补中养阴、化暑增液、生津开胃的作用,适合小暑至伏末伤暑多汗、阴虚津枯之人的调补,可以缓解夏季汗出过多导致的口渴、烦躁、食后腹胀、热燥咳喘、小便赤短等不适。

2025-05-27

中医药膳栗子龙眼粥

栗子龙眼粥

2025-05-27

中医药膳西瓜番茄汁

西瓜番茄汁

2025-05-27

中医药膳鞭笋鳝段煲

鞭笋鳝段煲

202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