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炒香干,苦瓜味苦性寒,以其味苦,故名苦瓜,因其性质寒冷,又名凉瓜,归心、脾、肝经,具有清心涤暑、润脾止渴、清肝明目、解毒疗疮等功效,宜于暑热心烦、脾热消渴、赤眼疼痛、痢疾腹泻、疮痈肿毒等病的调治,是夏季应季的最佳蔬菜。《泉州本草》说:“主治烦热消渴引饮,风热赤眼,中暑下痢。”明代医药学家兰茂《滇南本草》说:“治丹火毒气,疗恶疮结毒。” 现代研究表明,苦瓜富含苦瓜多糖、皂苷、多肽、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辅助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增强免疫力及预防肥胖等保健功能。苦瓜的辅助降血糖功能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等有关,通过对它们的有效调节,促进葡萄糖的异生作用,阻碍其吸收和生成,进而降低血糖水平。 本方源于民间,各地都有使用。方中以苦瓜为主,合入养阴清热、健脾祛湿的香干即豆腐干,以及开胃消食的辣椒组成。另外,辣椒不仅开胃消食,可改善暑季的食欲不振,而且温中散寒,可制约苦瓜过寒伤胃。本方性寒而不伤胃,且色香味形俱佳,有清心涤暑、健脾祛湿、开胃消食之功效。适用于夏季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赤眼疼痛、食欲不振等不适的调治。
2025-05-27
莲心甘草茶,莲子心,又称莲心,味苦性寒,入心、肝、肾经,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涩精止血,宜于烦躁不眠、口舌生疮、眩晕头痛、目赤肿痛、自汗盗汗、男子遗精等病证。清代医学家叶天士《本草再新》指出:莲子心“清心火,平肝火,泻脾火,降肺火。消暑除烦,生津止渴,治目红肿”。清朝医学家吴鞠通《温病条辨》记载:“莲心,由心走肾,能使心火下通于肾,又回环上升,能使肾水上潮于心。” 现代研究表明,莲子心含生物碱、木犀草苷、金丝桃苷及芦丁等成分,味道极苦,却有显著的强心作用,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临床研究,莲子心有很好的去心火的功效,可以治疗口舌生疮,并有助于睡眠。 本方源于民间,主要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方中以莲子心为主,配伍清热解毒、调和药味的生甘草,以及清热生津兼以调味的白糖组成。全方共奏清心安神、泻火解毒之功。适用于夏季气候炎热、情绪紧张、焦虑不安、头昏头痛、失眠多梦等不适的调养。此外,亦适用于心肝火盛所致烦躁不眠、眩晕头痛、手足心热、口舌糜烂、尿赤便秘等病的调治。
2025-05-27
绿豆粳米粥,绿豆,又名青小豆,因其颜色青绿而得名,味甘性寒,归心、肝、胃经。具有清热消暑、利水解毒的功效,主治暑热烦渴、消渴、淋证、小便涩痛等病证,以及药物及食物中毒等。由于绿豆营养丰富,用途较多,李时珍称其为“菜中佳品”,是夏令饮食的上品。宋朝官方本草《开宝本草》记载:“绿豆,甘,寒,无毒。入心、胃经。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明代医学家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指出:“绿豆,甘寒能除热下气解毒。阳明客热则发出风疹,以胃主肌肉,热极生风故也,解阳明之热,则风疹自除。胀满者,湿热侵于脾胃也,热气奔豚者,湿热客于肾经也,除湿则肿消,压热则气下,益脾胃而肾邪亦自平也。” 现代研究表明,绿豆有解毒、抗菌抑菌、补充无机盐及维生素的作用;含胡萝卜素、核黄素、蛋白质和糖类等成分,有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肿瘤等作用;含丰富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保护肝脏,减少蛋白分解,减少氮质血症,从而保护肾脏。 本方源于《普济方》。方中绿豆性寒清热,是夏季应季的豆类,兼加粳米护养胃气,冰糖补中调味。诸品合用,共奏清热、消暑、解毒之功,并且具有清热而不伤正的特点。适用于夏季心烦失眠、口渴便干等不适的调养,中暑证的预防,以及热毒壅盛所致疮痈肿毒等病的调治。
2025-05-27
桂圆粳米粥
2025-05-27
赤小豆鹌鹑汤
2025-05-27
玄参炖猪肝
2025-05-27
2024-11-02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