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


中医药膳双甘藿香茶

双甘藿香茶,菊花以清寒傲雪的品格闻名于世,其性亦微寒,又名甘菊花、白菊花、黄甘菊,因为产地、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等。菊花总体皆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但色泽偏于黄色的菊花,俗称黄菊花,以疏散风热见长,如产于浙江的杭黄菊,亦名黄甘菊;色泽偏于白色的菊花,俗称白菊花,一般统称甘菊花,以平肝明目见长,像产于安徽的滁菊、亳菊、贡菊,以及产于浙江的杭白菊,本方宜用白菊花。 甘草有生甘草、炙甘草之别,生甘草味甘,性平偏凉,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散疖。明代药学家贾所学《药品化义》云:“甘草,生用凉而泻火,主散表邪,消痈肿,利咽痛,解百药毒,除胃积热,去尿管痛,此甘凉除热之力也。”目前认为甘草甜素、黄酮类成分为甘草的有效成分,有调节免疫、保肝解毒、降脂护心、镇咳祛痰、抗癌抗炎等作用。 广藿香味辛,性微温,有芳香辟秽、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之效。绿茶味甘微苦,性微寒,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 本方源于民间验方,有解暑清热、化湿和胃、生津止渴的功效。大暑节气暑湿为患,人们易感受暑湿之邪,引起头晕胸闷、发热口渴,或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病,相当于西医所说的夏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等病证。于大暑前后,以本品代茶饮用,可有效防治中暑及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等病证。

2025-05-27

中医药膳荷叶绿豆粥

荷叶绿豆粥,荷是夏季的代表植物,而荷出淤泥而不染、清洁无瑕的高洁品性在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一文最能体现。荷叶味苦、性平,归肝、脾、胃经。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荷叶、荷花、莲子、莲衣、莲房、莲须、莲子心、荷梗、藕节等均可药用。清朝汪绂《医林纂要》认为荷叶相较于其他部位偏于“平热去湿,以行清气,泻心肝而清金固水。”清代医学家张璐《本经逢原》称:“荷叶得清震之气。”综诸家论述,荷叶清暑化湿、升发清阳之效尤佳。 现代研究表明,荷叶有效成分主要为荷叶生物碱与有机酸,前者具有较明显的降血脂的作用,后者参与人体脂类的氧化代谢,人体缺乏这类有机酸可能引起脂类的代谢障碍。此外荷叶还有解热、抑菌的作用。 本方源于民间食俗。荷叶与清热解毒的绿豆配伍,两者消暑之力相得益彰,而粳米、绿豆煮至软烂绵柔则可补脾厚肠,防止荷叶与绿豆的清消升散耗中伤阳。全方合用,有清热解暑、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大暑节气、三伏天感受暑湿病邪,所致心烦、躁热、目赤、喉痛、口干、大便泄泻或黏滞秽臭等病的调治。亦适合于湿热体质高脂血症及肥胖的调治。

2025-05-27

中医药膳赤豆酒酿汤

赤豆酒酿汤,赤豆酒酿的食法全国各地皆有之,不同地方配方略有不同,但是多以赤小豆、酒酿为主料,其变化出的一系列的甜汤各具特色。南京以赤豆、桂花、元宵为主制作的甜汤,称为桂花赤豆元宵;芜湖以赤豆、酒酿、水子(实心小汤圆)为主制作的甜品,称为赤豆酒酿水子;两广地区常在甜酒酿中加入莲子、红豆,打入鸡蛋,称为鸡蛋甜酒。 赤小豆又称赤豆、红小豆,味甘酸、性平,归心、脾、小肠、肾经,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主水肿、胀满、黄疸、淋病、便血、肿毒疮疡等病证。 酒酿是南方的叫法,亦称“甜酒”,在北方地区又叫江米酒,醪糟,古时叫“醴”。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味甘辛,性温”“性善生透”“行血,益髓脉,生津液”。酒酿虽属酒,但是其性质更为缓和,行而不烈。 本方为民间验方,成品色泽红润,口感香甜鲜爽,可清热利湿、温通血脉、利水消肿。适用于三伏天感受暑湿而致的心浮气躁、神不守舍、消化不良、肢体肿满、小便不畅等不适的调治。此外,亦适用于天气炎热,使用冷空调过度,引起头昏头重、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全身酸困、恶心呕吐、大便稀溏等不适,即“空调病”的防治。

2025-05-27

中医药膳鲜蘑烧冬瓜

鲜蘑烧冬瓜

2025-05-27

中医药膳牛乳粳米粥

牛乳粳米粥

2025-05-27

中医药膳荸荠薏仁饮

荸荠薏仁饮

202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