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详解

  • 时间:2025-07-15
  • 编辑:人之康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高发,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省份每年夏季至秋季均有病例报告。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登革热的传播范围逐渐扩大,了解其特点和防控方法,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登革热的病因与传播途径

登革热的病原体是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分为 4 个血清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感染一种类型后仍可能感染其他类型,且二次感染重症风险更高。

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 “花蚊子”),这两种蚊子体型较小,身体黑色带白色斑纹,多在白天活动,尤其喜欢在清晨和傍晚叮咬人。蚊子叮咬感染登革病毒的患者后,病毒在蚊体内繁殖,8-10 天后具备传染性,再叮咬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对方。

注意:登革热不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也不会通过空气、食物、接触传播,蚊子是唯一的传播媒介。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

登革热的潜伏期为 3-14 天,多数患者在感染后 5-8 天发病,症状从轻微到严重分为普通型和重症型,早期识别症状是及时治疗的关键:

普通型登革热:最常见的类型

  • 发热:突然高热,体温迅速升至 39-40℃,持续 3-7 天,热型多为不规则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 “双峰热”(发热 3-5 天后体温下降,1-2 天后再次升高)。

  • 全身疼痛:伴有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痛、关节痛,其中 “眼眶痛” 和 “关节痛” 是典型特征,患者常描述 “眼睛一动就疼”“关节像被针扎一样”。

  • 皮疹:发病后 3-6 天出现,多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分布在躯干、四肢,部分患者手掌和脚底会出现红斑,皮疹伴有轻微瘙痒,一般持续 3-4 天消退,无脱屑和色素沉着。

  • 其他症状: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淋巴结肿大等,儿童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表现为低热和轻微皮疹。

普通型登革热患者多数在 1-2 周内恢复,无后遗症。

重症登革热:需警惕的危险信号

少数患者在发病 3-7 天后会进展为重症登革热,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需立即住院治疗,典型表现为:

  • 血浆渗漏:因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胸腔积液、腹水,表现为呼吸困难、腹痛腹胀、尿量减少(每天少于 400 毫升)。

  • 出血倾向:皮肤黏膜出现瘀斑、瘀点,牙龈出血、鼻出血,严重时出现呕血、便血、阴道出血。

  • 器官损伤:肝脏、心脏、神经系统等受损,表现为黄疸、心律失常、意识模糊、昏迷。

重症登革热的高危人群包括:婴幼儿、老年人、肥胖者、有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者,以及二次感染登革病毒的人。

登革热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症状(发热、头痛、皮疹)、流行病学史(是否去过疫区、是否被蚊子叮咬)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 血常规:发病早期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小板<100×10⁹/L);

  • 病毒检测:通过 RT-PCR 检测血液中的登革病毒核酸,或检测登革病毒抗体(IgM 抗体在发病后 5-7 天出现)。

治疗原则

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

  • 普通型:注意休息,多喝水,避免剧烈运动;发热时可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体温超过 38.5℃时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呕吐严重者需静脉补液,防止脱水。

  • 重症型:需住院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补充液体纠正脱水和休克,必要时输血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出现器官损伤时,采取相应的支持治疗(如保肝、透析)。

登革热与其他疾病的区别

登革热的症状与流感、 Zika 病毒病、基孔肯雅热相似,需注意区分:

  • 与流感的区别:流感多有咽喉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无皮疹和关节痛;登革热无呼吸道症状,有皮疹和剧烈关节痛。

  • 与 Zika 病毒病的区别:Zika 病毒病症状较轻,皮疹更常见于面部,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登革热症状更重,无致畸性。

  • 与基孔肯雅热的区别:两者都有关节痛,但基孔肯雅热的关节痛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数周至数月),登革热的关节痛持续时间较短。

  • 7a3319b6d6bec873576d51963aad2706.png



为你推荐

峡谷葛根粉(测试产品,勿下单)

价格: ¥28.0

立即购买
相关文章

已缺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揪其常见诱因

本文围绕 “已缺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展开,从饮食、疾病、药物及其他因素详细解析了缺钾的诱因,如饮食不均衡、消化疾病、利尿剂使用等,还给出预防建议,助你了解缺钾原因,维护身体健康。

2025-07-14

怎么知道自己缺钾了?身体信号判断低钾血症

想知道自己是否缺钾?本文详解缺钾的典型信号:神经肌肉系统的乏力、抽筋,心血管系统的心悸,消化系统的食欲差等,同时指出高危人群的排查方法,助你通过身体反应及时发现低钾血症,守护健康。

2025-07-14

缺铁的表现和症状?从身体信号识别铁缺乏

想知道自己是否缺铁?本文详解缺铁的典型信号:皮肤黏膜苍白、持续乏力、心慌气短、食欲减退等,还指出高危人群的排查重点,助你通过身体反应及时发现铁缺乏,早干预早改善健康状态。

2025-07-14

缺铁吃什么补得最快?从食物到补充剂的高效指南

缺铁想快速补充?本文推荐高效补铁方案:优先选择红肉、动物肝脏等血红素铁食物,搭配维生素 C 提升植物性铁吸收,严重时需用铁剂。还解析补铁误区与个性化方案,助你科学快速改善缺铁。

2025-07-14

手指遇冷变青紫?警惕!这可能是雷诺现象在 “作祟”

手指或脚趾遇冷后突然发白、发紫,伴有麻木刺痛,暖和后又变红?这可能是患上了雷诺现象!雷诺现象虽不罕见,但常被忽视。本文深入解析雷诺现象,从其典型症状,如肢端颜色变化、发作诱因,到成因,包括血管异常、自身免疫疾病影响等;还介绍日常防护与治疗方法。无论你是偶尔发作还是频繁出现,都能通过本文了解雷诺现象,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守护肢端健康!

2025-07-14

别忽视手指异常!杵状指背后的健康隐患与应对指南

手指或脚趾末端莫名变粗、指甲弯曲如 “鼓槌”,这可能是杵状指在预警健康问题!杵状指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多种严重疾病的外在表现。本文深入解析杵状指的典型症状,如末端软组织增生、指甲弧度增大等;剖析其背后成因,涵盖肺部疾病、心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还会分享如何自我识别、何时需就医及相关检查项目,帮助读者及时发现身体异常,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潜在疾病提供依据,守护身体健康!

2025-07-14

被蚊子咬后发热不退?必知疟疾的典型症状与紧急应对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致命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高发。感染后典型症状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出汗,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贫血、脾肿大,甚至脑型疟疾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本文深入解析疟疾的病因、传播途径、典型症状与高发人群,详细介绍诊断方法、常用抗疟药物及治疗原则,同时提供实用的预防措施,如防蚊驱蚊、药物预防等。无论你是旅行爱好者还是关注公共卫生,都能从中了解疟疾,做好防护与应对!

2025-07-14

频繁低血糖危害大!常见诱因与科学处理全解析

生活中,突然出现的头晕、心慌、手抖、出冷汗,很可能是低血糖在 “预警”!低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低,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本文深入解析低血糖的典型症状,如交感神经兴奋与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剖析成因,涵盖饮食不规律、药物影响、疾病因素等。还分享紧急处理措施、日常预防方法及高危人群注意事项,帮助读者快速识别低血糖,掌握科学应对技巧,守护自身及他人健康!

2025-07-14

别忽视血糖高!常见诱因与科学调理攻略,守护血管健康

生活中,频繁口渴、多尿、体重下降,可能是血糖高在 “预警”!血糖高是指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超出正常范围,长期居高不下会损伤血管、神经等,诱发糖尿病及多种并发症。本文深入解析血糖高的典型症状,如 “三多一少”、乏力视物模糊等;剖析成因,涵盖饮食不当、缺乏运动、遗传因素、疾病影响等。还分享血糖监测方法、饮食调理、运动建议及药物治疗原则,帮助读者早期识别血糖高,掌握科学控糖技巧,降低健康风险,守护身体机能正常运转!

2025-07-14

吃完饭后血糖飙升?餐后血糖异常的信号与调控指南

餐后血糖是反映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却常被忽视!餐后血糖过高不仅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长期异常还会损伤血管、神经等。本文聚焦餐后血糖,详解正常范围(餐后 2 小时血糖<7.8mmol/L),剖析影响餐后血糖的因素,如饮食结构、进食速度、食物种类等。还分享降低餐后血糖的实用技巧,包括饮食搭配、运动时机选择、监测方法等。无论你是糖尿病患者还是健康人群,都能通过本文了解餐后血糖的重要性,掌握科学调控方法,守护代谢健康!

2025-07-14

热门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