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蚊子咬后发热不退?必知疟疾的典型症状与紧急应对

  • 时间:2025-07-14
  • 编辑:人之康

在全球范围内,疟疾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尤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每年导致大量病例和死亡。疟疾由疟原虫感染引起,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其典型的发热寒战症状容易被忽视,但若延误治疗,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了解疟疾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知识,对降低感染风险、及时应对疾病至关重要。接下来,我们就全面深入地探讨疟疾这一疾病。

62.jpg

一、病因与传播途径

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这是一种寄生在人体红细胞内的单细胞生物,主要分为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其中恶性疟原虫致病性最强,可导致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疟疾的传播媒介是按蚊,当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人体时,疟原虫会随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先在肝脏内发育繁殖,随后侵入红细胞大量增殖,引发疾病。需要注意的是,疟疾不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仅通过受感染的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传播,孕妇感染后还可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先天性疟疾。

二、典型症状

疟疾的典型症状具有周期性,与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繁殖周期相关。发作初期,患者会突然出现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四肢发冷,持续数分钟至一小时左右。寒战过后,体温迅速升高,可达 40℃以上,伴随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高热持续 2 - 6 小时后,患者开始大量出汗,体温逐渐下降,症状缓解,进入间歇期。不同种类的疟原虫引发的发作周期不同,间日疟和卵形疟为 48 小时发作一次,三日疟为 72 小时,恶性疟则无规律,且症状更为严重,可能出现持续高热、昏迷、抽搐等凶险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三、易感人群与高发地区

所有人对疟疾普遍易感,没有天然的免疫屏障,但长期生活在疟疾高发地区的人群,可能会因反复感染获得一定的免疫力,症状相对较轻。而儿童、孕妇、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感染后,病情往往更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疟疾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东南亚、南美洲等,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潮湿,适合按蚊滋生,疟原虫传播活跃。此外,前往这些地区的旅行者、务工人员若不注意防护,感染风险极高,是疟疾防控的重点人群。

四、诊断与治疗

疟疾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医生会结合患者的发热寒战症状、近期旅行史或居留史,进行血液检查,如涂片镜检疟原虫、快速疟原虫抗原检测等,其中涂片镜检是诊断疟疾的 “金标准”,可明确疟原虫的种类。一旦确诊,需尽早使用抗疟药物治疗,不同种类的疟原虫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需针对性选择药物。比如间日疟和卵形疟常用氯喹、伯氨喹等药物;恶性疟则需使用青蒿素类药物(如青蒿琥酯、蒿甲醚),这类药物起效快、疗效好,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治疗过程中需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避免复发和耐药性产生。

五、预防措施

预防疟疾的核心是阻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防蚊措施是关键,在疟疾高发地区,应使用蚊帐(最好浸泡杀虫剂)、安装纱窗纱门,避免蚊虫叮咬;外出时穿长袖衣裤,涂抹驱蚊剂(含避蚊胺等成分),尤其在蚊子活动频繁的黄昏和夜晚。对于前往高发地区的旅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提前服用抗疟药物进行预防,如氯喹、甲氟喹等,根据旅行时间确定用药和停药时间。此外,控制蚊虫滋生环境也很重要,清除居住地周围的积水,减少按蚊的繁殖场所。目前尚无广泛应用的疟疾疫苗,但部分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未来有望为疟疾预防提供新手段。

六、危害与并发症

疟疾若不及时治疗,危害极大,尤其是恶性疟,可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脑型疟疾是最凶险的并发症,患者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昏迷、抽搐等症状,死亡率高达 20% - 30%,幸存者也可能留下智力障碍、偏瘫等后遗症。此外,疟疾还可能导致严重贫血(因红细胞大量破坏)、急性肾功能衰竭、肺水肿、休克等,孕妇感染疟疾可能导致流产、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死胎。长期反复发作的疟疾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劳动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对疟疾的防控刻不容缓。

疟疾作为一种可防可治的传染病,其传播依赖按蚊,症状以周期性发热寒战为特征,严重时可致命。了解疟疾的病因、症状、高发人群和地区,做好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对降低疟疾危害至关重要。无论是生活在高发地区的居民,还是前往这些地区的旅行者,都应提高警惕,落实防蚊措施,出现症状及时就医。通过科学防控和规范治疗,我们完全有能力减少疟疾的发生,守护生命健康。 



为你推荐

峡谷葛根粉(测试产品,勿下单)

价格: ¥28.0

立即购买
相关文章

  • 已缺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揪其常见诱因2025-07-14
  • 怎么知道自己缺钾了?身体信号判断低钾血症2025-07-14
  • 缺铁的表现和症状?从身体信号识别铁缺乏2025-07-14
  • 缺铁吃什么补得最快?从食物到补充剂的高效指南2025-07-14
  • 手指遇冷变青紫?警惕!这可能是雷诺现象在 “作祟”2025-07-14
  • 别忽视手指异常!杵状指背后的健康隐患与应对指南2025-07-14
  • 被蚊子咬后发热不退?必知疟疾的典型症状与紧急应对2025-07-14
  • 频繁低血糖危害大!常见诱因与科学处理全解析2025-07-14
  • 别忽视血糖高!常见诱因与科学调理攻略,守护血管健康2025-07-14
  • 吃完饭后血糖飙升?餐后血糖异常的信号与调控指南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