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葛根粉(测试产品,勿下单)
价格: ¥28.0
立即购买在日常生活中,耳屎是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有人将其视为无用的 “脏东西”,总想掏得干干净净;也有人对它的存在不以为意。实际上,耳屎在耳朵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将从科学角度深入探讨耳屎的方方面面,包括它的形成、作用、异常情况及正确处理方法,帮助大家全面了解这一特殊物质。
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是外耳道皮肤耵聍腺的分泌物,同时混合了脱落的上皮细胞、灰尘和少量皮脂。耵聍腺位于外耳道外 1/3 的软骨部皮肤内,持续不断地分泌耵聍。其形成过程就像是一场 “自然的协作”:耵聍腺分泌的黏液与外耳道皮肤自然脱落的上皮细胞相互混合,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凝结成不同形态的耵聍。
耵聍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干性耵聍和湿性耵聍。干性耵聍呈片状,颜色多为灰白色,质地较脆,常见于亚洲人,约 70%-80% 的东亚人群属于干性耵聍;湿性耵聍则呈黏稠的油状,颜色偏黄或棕褐色,多见于白种人和黑种人 。这种差异主要由基因决定,ABCC11 基因的不同表达导致了耵聍类型的分化。
保护外耳道皮肤:耵聍就像外耳道的 “天然保护膜”,它能附着在外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屏障,防止外界的灰尘、沙粒、小飞虫等异物直接进入耳道,减少这些物质对外耳道皮肤的刺激和损伤。同时,耵聍还能阻挡部分水分,避免外耳道皮肤因过度潮湿而滋生细菌、真菌,保持耳道的干燥和健康。
抗菌抑菌:耵聍中含有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物质,这些成分具有抗菌抑菌的作用。溶菌酶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免疫球蛋白则可以识别并中和外来病原体,增强耳道的免疫力,降低耳部感染的风险。
润滑耳道:湿性耵聍具有一定的润滑作用,它能减少外耳道皮肤与外界物体摩擦时产生的不适感,使外耳道保持顺畅,有助于声音的传导。
自洁功能:耳朵具有神奇的自洁能力,耵聍会随着我们日常的头部活动,如咀嚼、说话、打哈欠等,通过外耳道皮肤的缓慢运动,逐渐向耳道口移动,最终自行排出体外。这一过程就像身体的 “自动清洁系统”,无需过度干预。
耵聍过多:当耵聍分泌过于旺盛,或者排出受阻时,就会导致耵聍在耳道内堆积过多。常见原因包括:
个人体质差异:部分人耵聍腺天生较为发达,分泌的耵聍量比常人多,如油性耵聍体质的人,更容易出现耵聍堆积的情况。
不良生活习惯:频繁使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掏耳,不仅会刺激耵聍腺分泌更多耵聍,还可能将耵聍推向耳道深处,阻碍其正常排出,形成耵聍栓塞。据调查,有频繁掏耳习惯的人群中,耵聍栓塞的发生率比无此习惯者高 3 倍。
耳部疾病影响:外耳道炎、中耳炎等耳部炎症,会导致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影响耵聍的正常排出,使其在耳道内积聚。
耵聍栓塞:过多的耵聍在耳道内积聚,逐渐形成硬块,堵塞外耳道,就称为耵聍栓塞。患者可能会出现耳部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眩晕。如果耵聍压迫鼓膜,还会导致鼓膜损伤,影响听力。
耵聍性状改变:正常情况下,耵聍的颜色和质地相对稳定。但当出现耳部感染、过敏等问题时,耵聍的性状可能发生变化。例如,外耳道真菌感染时,耵聍可能会变得灰白或灰黑色,伴有霉斑;细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炎,耵聍可能会呈黄色或黄绿色,质地变稀,甚至带有脓血。
日常护理:在正常情况下,无需刻意清理耳屎,耳朵的自洁功能足以维持耳道的清洁。如果感觉外耳道有少量耳屎堆积,可以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轻轻擦拭外耳道口,但切勿深入耳道内部。
特殊情况处理:当出现耵聍过多、耵聍栓塞,导致耳部不适时,应寻求专业帮助。不要自行使用尖锐工具强行清理,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或鼓膜。建议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生理盐水冲洗:使用温生理盐水对外耳道进行冲洗,利用水流的冲击力将耵聍冲出。这种方法安全有效,适用于大多数耵聍栓塞患者。
耵聍钩取出:对于质地较硬、不易冲洗的耵聍,医生会使用耵聍钩等专业工具,小心地将耵聍取出。操作过程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巧,以避免损伤耳道。
滴耳液软化:在取出耵聍前,医生可能会先让患者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等药物,将耵聍软化,使其变得易于排出或取出。一般需要滴耳 2 - 3 天,每天 3 - 4 次,每次 3 - 5 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