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性疾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冠心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致死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肾病。我国心脑血管病发生和死亡者,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

       高血压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有研究认为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大部分高血压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环境因素主要指不良生活方式。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较多,比较明确的是超重/肥胖或腹型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过度紧张。

       一、高血压流行病学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饮酒;遗传、性别、年龄、工作压力过重、心理因素、高脂血症等其他危险因素。

       二、高血压的诊断

       临床上高血压诊断标准为:经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原因不明的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大都需要终身治疗。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血压增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的5% ~ 10% ,其中许多可经特异性治疗获得根治。血压测量有3种方式,即诊室血压、自测血压、动态血压。

       三、高血压患者治疗目标

       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降至140/90mmHg以下;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伴有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或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治疗更宜个体化,一般可以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伴有严重肾脏疾病或糖尿病,或处于急性期的冠心病或脑血管病患者,应按照相关指南进行血压管理。舒张压低于60mmHg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情况下逐渐实现降压达标。

       四、高血压健康管理主要内容

       (1)高血压筛查。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 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两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将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将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2)高血压随访评估。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高血压健康管理指导。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3)高血压患者分类干预。高血压分类干预应根据血压控制的满意情况进行分类,并确定下次测量时间,如需转诊及时转入上级医院。

       (4)高血压患者体检和随访。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生化指标、血常规、尿常规及心电图等辅助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

电话

133-7789-0865
135-2215-7748

邮箱

3135380456@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