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基本策略
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有以下六种,分别是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现分别进行介绍。
一、生活方式管理
1.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
·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
·通常与其他建康管理策略联合进行
2.健康行为改变的技术
·教育
·激励
·训练
·营销
二、需求管理
1.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患病率
·感知到的需要
·患者偏好
·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
2.需求预测方法与技术
·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的健康评估
·以医疗为省话费为基础的评估
三、疾病管理
1.疾病管理内容
疾病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人群识别;循证医学的指导;医生与服务提供者协调运作;患者自我管理教育;过程与结果的预测和管理;定期报告/反馈。
2.疾病管理特点
(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
(2)不以单个病例和(或)其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而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
(3)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三、灾难性病伤管理
1.优秀的灾难性病伤管理的特征是:
(1)转诊及时;
(2)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制订出适宜的医疗服务计划;
(3)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及综合业务能力的队伍,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多种医疗服务需要;
(4)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5)尽可能使患者及其家人满意。
四、残疾管理
1.造成残疾时间长短不同的原因
造成残疾时间长短不同的原因包括医学因素和非医学因素。
(1)医学因素包括:疾病或损伤的严重程度;个人选择的治疗方案;康复过程;疾病或损伤的发现和治疗时期(早、中、晚);接受有效治疗的容易程度;药物与手术治疗的比较;年龄影响治愈和康复需要的时间(年龄大的时间更长),也影响返回去工作的可能性;并发症的存在,依赖于疾病或损伤的性质;药物效应,特别是副作用(如镇静)。
(2)非医学因素包括:社会心理问题;职业因素;工人与同事、主管之间的关系;工作压力;对工作任务的满意度;工作政策和程序;即时报告和管理受伤、事故、旷工和残疾;诉讼;心理因素,包括压抑和焦虑;过渡性工作的信息通道是否通畅。
2.残疾管理主要目标
(1)防止残疾恶化。
(2)注重功能性能力而不是疼痛。
(3)设定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
(4)详细说明限制事项和可行事项。
(5)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
(6)与患者和雇主进行有效沟通。
(7)有需要时考虑复职情况。
(8)实行循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