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改变阶段服务

(一)概念

行为改变阶段理论(stages of change model,SCM),是由Prochaska和DiClemete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最初用于对吸烟行为的干预研究,此后涉及更为广泛的领域,包括酒精和物质滥用、饮食行为、久坐的生活方式、艾滋病预防、遵从医嘱等问题的研究,并被证明是有效的。特别是针对一些成瘾行为的矫正和良好的健康习惯养成方面,在实践中具有较强说服力。

(二)理论框架

1.改变之阶段  

这一部分是阶段变化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将行为改变的心理发展过程分为6个阶段。       

(1)前意向阶段;(2)意向阶段;(3)准备阶段;(4)行动阶段;(5)维持阶段;(6)终止阶段。

2.改变之过程

(1)提高认识; (2)情感解脱;(3)自我再评价;(4)环境再评价;(5)自我决意 ;(6)社会改变;(7)反思习惯;(8)应变管理;(9)控制刺激;(10)助人之人际关系。

 3.衡量作决定

 4.自我效能

(三)行为改变阶段理论的社区实践与应用

1.前意向阶段   在这一阶段,期望个体突然明白不良行为是严重的健康问题,并让其改正,是不切合实际的。需要进行信息沟通,普及不良行为对健康危害的知识,让个体对不良行为感到焦虑、担心等。

2.意向阶段   在此阶段,个体已经知道不良行为是个问题,也有打算改正的可能,但又有矛盾心理,不愿在近期制订改变计划并付诸行动。对这种矛盾心理,社区医生应予以认同,了解他们对不良行为的看法,并进行适时诱导,刺激人们尽快行动。

3.准备阶段   在此阶段,以向其提出建议,并要求做出承诺,使其行动得到监督。

4.行动阶段   在此阶段,个体愿意接受改变不良行为的信息,并听从治疗的建议。社区医生应帮助个体了解改正不良行为有哪些困难和障碍,并讨论克服的方法。

5.保持阶段   一般认定为保持6个月以上不出现不良行为。社区医生应与个体保持接触以确保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并帮助个体建立社会支持的大环境。

6.终止较长时间的随访,帮助个体,防止其反复。

电话

133-7789-0865
135-2215-7748

邮箱

3135380456@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