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一)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教育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重要的致死、致残原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从世界各国预防与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验来看,最有效、最实用、最经济的方法是开展以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为主的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在慢性非传染病防控中,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①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②增强从医行为,提高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
③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控制行为危险因素;
④提供初级保健技能训练。
二、一般传染病预防教育
一般传染病在我国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有的基本消灭,但是,由于国际交往快速增加,省际间、城乡间人流、物流和交通流加快,膳食行为的改变,抗生素的滥用等原因,一些传染病及人畜共患病在局部地区暴发或散发,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学习。
消灭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控制传染病在社区的发生和流行,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针对以上三个重要环节,包括:计划免疫、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信息传递、隔离方法与政策、消毒知识、杀虫灭鼠知识、人畜共患病的防范、传染病治疗与家庭护理知识、传染病的社区防控、出入公共场所与旅行的安全事项、改变陈旧陋习、卫生公德教育。
三、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的发展经过创立期、生育期、学龄期、创业期、空巢期等不同阶段,家庭成员在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角色和责任,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在失业,下岗、夫妻不和、离婚、亲人亡故、重病、洪涝灾害、车祸、“非典”患者出院后等特殊事件下,还有特别的心理问题,如果社区关注不够,家庭成员适应或处理不当,便会产生相应的健康问题。
针对家庭生活周期和特殊事件,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不同家庭生活周期的心理问题、各种人际关系的维护与处理、心理紧张的调适、促进家庭心理健康的方法、特殊事件的心理调适方法等。
四、环境卫生与环境保护教育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人们对健康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强,城乡环境卫生与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开展这方面的教育非常有必要,主要内容有创建卫生城镇、住宅建设卫生、安全卫生饮用水、粪便垃圾处理、禽畜舍的卫生、环境卫生与寄生虫、消灭四害、村落卫生、保护环境、控制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