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中医药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 时间:2025-07-10
  • 编辑:人之康

来源:市卫生健康委日期:2024-06-28

近年来,全市中医药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抢抓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创建机遇,统筹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中医药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健康张掖建设,走出了一条符合规律、体现特点、服务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之路。

一、夯实基础,中医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挂靠市卫生健康委设立市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张掖市中医药管理局。市、县区卫生健康委(局)均设立中医管理科室。先后制定实施《张掖市“十四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规划》《张掖市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举措,构建了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县级中医(民族)医院为骨干,市、县区综合医院(全部加挂中西医结合医院牌子)、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为补充,基层中医诊疗服务点为网底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全市实际开放中医床位2204张,占医院总床位数的22.89%;每千人口拥有中医病床1.97张。

image.png

二、聚焦特色,中医药服务供给持续优化。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和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在临床医疗服务中的参与率。市、县中医(民族)医院门诊、住院患者中医治疗率分别达到63.7%和76.6%,中医非药物治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达24.3%(较省级指标4.3个百分点)。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全市10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量占比达46.4%。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达100%。

image.png

三、内培外引,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在职中医(药、护)专业技术人员本科及以上、专科、中专学历占比达5∶4∶1,高、中、初级职称占比达2∶3∶5。建立市级全科医师培训基地7个,轮训培养1700多名熟练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基层实用型人才。连续组织实施4批次四级中医药师承教育(每批次3年),累计结业考核合格继承人477人。建成米伯让、张志明2个“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站,建成9个省级名中医工作室;年内推荐申报10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全市先后有32人被评选为甘肃省名中医、基层名中医、乡村名中医,6家祖传中医被评为中医世家,全市中医药人才梯队初具规模。

四、创新引领,特色专科建设快速推进。按照“特色显、技术精、规模大、品牌亮”的创建要求,全市建成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含在建)21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14个、县级重点专科22个。民乐、山丹、高台、甘州三县一区先后创建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区和甘肃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区。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覆盖率、创建达标率均达100%;以市中医医院康复科、糖尿病专科等5个重点优势学科为主的市县区中医药专科联盟内涵建设持续加强。依托河附院、市中医医院分别建成国家中医类医考基地和省级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全市82个乡镇卫生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全市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后创建为甘肃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

五、传承创新,文化传播影响力日益扩大。持续举办中医药技能大赛、知识竞赛、义诊巡讲、展览展示、健康咨询等文化活动,大力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结合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项目和“中医中药中国行”市、县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全面推进群众健康素养提升,中医药服务覆盖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彰显。全市每年组织开展县级以上大型义诊、集中宣讲、比武竞赛等活动超过百次,中医药保健养生和科学就医、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公益健康知识深入人心,广大群众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氛围日趋浓厚,高台县中医医院创建为“甘肃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培育单位”。

image.png

  六、发挥优势,中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县区立足区域中医药产业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将中医药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链长的产业链工作专班,统筹推进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科研及健康医疗、养生旅游等产业发展。全市中药材年种植面积保持在30万亩以上,已形成以民乐县为主要种植区域的6个中药材重点区域,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水平逐年提高。培育中药材初加工企业44户,形成了以河西制药、诚泰药业为龙头的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集群,中药材及饮片年加工能力6.2万吨。扶持发展中药材加工规上企业4户。广泰、金盛、银杏林等8户企业获得GMP认证,祁民药业取得GSP认证。建立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精深加工生产线5条,枸杞红枣原液、袋泡茶、果蔬汁饮料、白刺肉苁蓉果酒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2023年,全市中医药产业综合产值实现22.17亿元,同比增长43.3%,增长势头强劲。 



为你推荐

峡谷葛根粉(测试产品,勿下单)

价格: ¥28.0

立即购买
相关文章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治疗哪些疾病?

麦冬被誉为“滋阴上品”,其甘润微寒的特性使其成为调理肺、胃、心三经的良药。无论是干咳无痰、心烦失眠,还是口干舌燥,麦冬都能发挥独特的疗效。那么,麦冬具体有哪些功效?它主要治疗哪些疾病?本文将深入解析麦冬的药用价值,帮助您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一中药材。

2025-05-08

天冬:润肺养阴的千年良药,揭秘你不知道的六大功效

“一到秋冬喉咙干,喝再多水也不解渴”——你是否也常被这类问题困扰?在中医典籍中,一味名为“天冬”的药材,因其独特的润燥生津功效,被历代医家视为调理肺阴不足、肠燥便秘的“天然润肤露”。这株攀附于山林石缝间的百合科植物,究竟藏着哪些养生智慧?现代研究又如何验证它的千年药用价值?

2025-05-09

地黄:千年药草背后的十大科学验证功效

“春采生地黄,秋取熟地黄”——这句流传千年的中医谚语,道出了地黄在中药配伍中的核心地位。 作为“四大怀药”之首的地黄,不仅出现在《神农本草经》的上品名录中,现代研究更发现其活性成分对糖尿病、贫血、免疫调节等疾病具有突破性干预价值。

2025-05-09

杜仲叶的功效:从传统滋补到现代保健的全面解析

杜仲叶作为中国传统中药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因其显著的保健功效和药食同源特性备受关注。它不仅承载着千年的中医智慧,更在现代科学研究中被验证出多种生理活性。本文将从传统杜仲叶功效、现代药理研究、适用人群及食用方法等方面,全面解析杜仲叶的独特价值。

2025-05-10

天麻的正确食用方法与健康功效

天麻(学名:Gastrodia elata,中文名:天麻),作为一种珍贵的兰科植物,根茎在中医和东亚饮食文化中已有超过2000年的应用历史。这种生长于中国、日本、韩国等地的草本植物,因其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显著功效而备受推崇。本文将详细探讨天麻的传统用途、现代科学研究、正确食用方法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为您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南。

2025-05-11

山茱萸:千年药食瑰宝的现代价值解析

深秋的山野间,一簇簇鲜红的果实如繁星点缀枝头,这便是被誉为”植物红宝石”的山茱萸。 这种看似普通的落叶灌木,却在中医药典籍中记载了超过2000年,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历代医家都将它列为滋补要药。如今,随着现代研究的深入,山茱萸的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025-05-11

灵芝的用途与功效

灵芝(学名:Ganoderma lucidum),又称Reishi或灵芝,是一种在传统中医中应用超过2000年的珍贵药用真菌。它生长在温暖湿润地区的阔叶树基部或树桩上,因其稀有性和健康益处被誉为“仙草”。本文将从传统用途、现代科学研究、食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全面探讨灵芝的用途和功效,为您提供科学且实用的健康指南。

2025-05-11

黄芪泡水喝的作用与功效

黄芪(学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又称黄芪或乳草,是一种在传统中医中应用超过2000年的珍贵药用植物。其根部常被用来泡水制成黄芪茶,因其潜在的健康益处而备受关注。本文将从传统用途、现代科学研究、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全面探讨黄芪茶的作用与功效,为您提供科学且实用的健康指南。

2025-05-11

西洋参的功效和主治功能: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西洋参(学名:Panax quinquefolius),又称美国人参,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珍贵药用植物。在传统中医中,西洋参以其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特性而闻名,常用于治疗气虚、阴虚等症状。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西洋参的健康益处逐渐被揭示。本文将从传统中医和现代科学的角度,详细探讨西洋参的功效和主治功能,为您提供科学且实用的健康指南。

2025-05-11

铁皮石斛的功效、作用与主治功能

铁皮石斛(学名:Dendrobium officinale),又称“石斛”或“仙草”,是传统中医中备受推崇的滋补药材。作为一种兰科植物,其干燥茎部因补阴生津、清热润燥的特性而被广泛用于养生和治疗。本文将从传统中医和现代科学的角度,详细探讨铁皮石斛的功效、作用与主治功能,为您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南。

2025-05-12

热门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