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葛根粉(测试产品,勿下单)
价格: ¥28.0
立即购买甘草,这一被誉为中医“国老”的药材,因其温和的性质和广泛的功效,在中药方剂中几乎无处不在。从《神农本草经》到现代药理研究,甘草以其独特的药性和养生价值备受推崇。那么,甘草性质究竟如何?本文将从中医角度详细解析甘草的性味、归经、功效及食用方法,带您揭秘这一中药瑰宝的健康奥秘!
甘草(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是豆科甘草属植物的根及根茎,主要产于中国西北地区,如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其根呈长条状,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断面黄白色,味甘微苦。中医认为,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甘草,味甘平,入脾胃,能和中益气,解百药毒。”作为药食同源的食材,甘草既可入药,也可用于食疗。
甘草的药性是其在中医中应用的基础,以下是其核心性质:
性味:甘草性平,味甘。性平使其温和,适合多种体质;味甘能补益脾胃,和缓药性。
归经:归心、肺、脾、胃经,作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调和全身气血。
甘草的温和性质使其成为“调和诸药”的关键,常用于缓和烈性药物的副作用,增强方剂的整体疗效。
甘草在中医和现代药理研究中展现出多重功效,以下是其主要作用:
甘草能补益脾胃,改善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乏力、腹胀等症状。《伤寒论》中,甘草常与人参、白术搭配,如四君子汤,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现代研究表明,甘草中的甘草酸可促进胃黏膜修复,缓解胃炎。
甘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及毒疮。《本草纲目》记载,甘草能“解百药毒”,现代研究证实其抗菌、抗病毒作用,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等。
甘草能润肺止咳,缓解肺热或肺燥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状。甘草片、甘草合剂是常见的止咳药物,其甘草次酸可减少气道炎症。
甘草被誉为“药中之王”,因其能调和药性,减轻烈性药物的刺激性,增强方剂的协同作用。如在黄连解毒汤中,甘草缓和黄连的苦寒,保护胃肠。
现代研究发现,甘草中的甘草酸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可降低血脂、保护血管内皮,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此外,甘草提取物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可减轻肝炎症状。
了解了甘草性质及其功效,如何科学食用?以下是几种实用方法:
甘草茶:取甘草3-6克,用开水冲泡,加入枸杞或红枣,每日1次,适合清热止咳、补脾。
甘草汤:取甘草5克,与黄芪、党参同炖鸡汤,制成补气汤,适合体虚者。
甘草粥:取甘草3克,煎汁后加入粳米煮粥,适合脾胃虚弱、咳嗽者。
甘草粉:甘草研粉,每次1-2克,加入蜂蜜水服用,方便日常保健。
注意事项:甘草每日建议用量为3-10克,过量可能引起水肿、高血压或低钾血症。孕妇、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患者慎用,使用前需咨询医生。生甘草清热力强,炙甘草补益力佳,可根据需求选择。
为确保甘草品质,选购和保存需注意以下几点:
选购:选择根条粗壮、色泽黄白、气味甘香的甘草,避免潮湿或霉变产品。
保存:密封存放于阴凉干燥处,使用密封罐,保质期约1-2年。
鉴别:优质甘草断面黄白,味甘微苦,假货可能掺杂其他根茎,味淡或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