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含硒红薯粉丝
价格: ¥30.0
立即购买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平时多见的是甲乙丙三型。
(1)甲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主要通过类便上口腔传染的自限性急性肠道传染病。甲型肝炎病毒(HAV)属于微小的RNA(核糖核酸)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强,耐酸碱,能耐受60℃至少30min,室温下可存活1周,25℃干粪便中能存活3天。紫外线加热85℃或甲醛(8%,25℃)均经过1min可将其杀灭。碘(3mg)或氯(游离氯浓度2~2.5mg)均经5min可将其灭活。急性感染可引发肝细胞大量坏死,感染HAV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2)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嗜肝DNA(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多存在于血液、体液(特别是组织液、精液、月经)中,可经饮食传染、母婴传染。感染后,潜伏期长,可达数年至数十年。发病后,肝细胞有明显的坏死性炎症,若治疗不及时、彻底,可转为慢性或迁延性,可致肝硬化,最终可能导致肝癌。检测甲胎蛋白(AFP)是筛选和早期诊断肝癌的常规方法。
(3)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染,部分患者急性期可痊愈,但转为慢性的比例相当高,进一步发展可致肝硬化,最终可导致肝癌。目前治疗丙肝的标准用药方案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C-IFV)联合利巴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