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含硒红薯粉丝
价格: ¥30.0
立即购买富硒酵母的开发研制历程是一个涉及多学科交叉、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以下是对其开发研制历程的详细梳理:
一、早期探索与发现
早在1817年,科学家Jons Jakob Berzelius就发现了硒元素。
在后续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硒在人体和动物体内的重要性,它主要参与合成硒代半胱氨酸、硒代甲硫氨酸和多种硒代蛋白(酶),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清除体内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等生物学功能。
二、国际研究起步
国外科研机构在1970年代开始对富硒酵母展开研究。
美国在1970年代末或1980年代初就已经生产出了富硒酵母。
三、国内研制突破
1979年,中国科学家徐辉碧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了解到了美国富硒酵母的生产情况。
1981年回国后,徐辉碧与廖宝凉等同事开始了硒酵母的制备及其功能研究。
在一无资料、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徐辉碧团队白手起家,艰苦摸索,终于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在国内率先研制出了硒酵母,并通过专家鉴定确认,填补了中国硒酵母研制的空白。
四、抗癌实验与深入研究
徐辉碧团队与武汉地区医学院校的研究人员一起,在国内率先用他们研制的硒酵母进行抗癌实验,取得明显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这种硒酵母对甲基胆蒽(MCA)诱发的大鼠肺癌模型、可移植的路易斯肺癌、S180腹水瘤、肝癌、乳腺癌等均有抑制作用,而且毒性较无机硒低。
五、技术发展与产业化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微量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已逐渐被证实,微量元素硒作为一种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富硒酵母的研制生产涉及生物遗传工程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生物酶解技术、微胶囊技术、乳化技术、超微技术等高科技生物技术,处于补硒研究领域的最前沿。
目前,富硒酵母已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饲料添加剂等领域,为人体提供安全、高效的硒元素补充。
六、科学理论与机制的探索
徐辉碧团队提出了“硒的剂量-效应关系的自由基机理”理论:硒在较低浓度时对活性氧自由基有清除作用,且清除效果随硒浓度增大而增强;而硒在较高浓度时,催化活性氧自由基产生,且随硒浓度增大活性氧自由基产生的量增多。
团队成员黄开勋等通过研究发现,在硒抑制癌细胞生长、诱导癌细胞凋亡过程中存在“活性氧自由基信号转导机制”,并发挥着调控作用,揭示了硒的抑癌机理,为硒防癌、抗癌提供了新的生物学依据。
综上所述,富硒酵母的开发研制历程是一个从早期探索到国际研究起步,再到国内研制突破、抗癌实验与深入研究,最后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们不断攻克技术难题,推动富硒酵母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