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的类型(1)
运动损伤通常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受到机械性或物理性因素影响所造成的机体损伤。随着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全民健身和休闲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运动损伤已越来越多见。它会降低运动者的竞争力,甚至影响日常生活活动,且易转为慢性肌肉骨骼病损。正确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识别运动损伤的常见表现并掌握一定的处理原则与方法,有助于降低或消除运动过程中损伤发生的风险及其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后果。
按损伤组织类型分类,运动损伤可分为肌肉、肌腱、韧带、关节、骨骼及其他组织损伤。
(一)肌肉和肌腱损伤
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腹主要由肌纤维即肌细胞构成,具有较强的收缩能力。肌腱主要由胶原纤维束构成,抗牵张能力是肌腹的100多倍。肌肉损伤有拉伤、挫伤和断裂等形式。损伤后的胶原纤维开的小数肌纤维被拉长和撕裂,周围筋膜可能完好,运动时根据其损伤程度可分为三级。
- 少数肌纤维被拉长和撕裂,周围筋膜可能完好,运动时可感觉到疼痛,功能和力量损失较小;
- 较多数量肌纤维撕裂,筋膜可能出现撕裂,损伤处可扪及下陷或血肿,功能和力量损失明显;
- 肌腹被完全撕裂,导致严重的功能和力量丧失。
(二)韧带和关节损伤
韧带的主要成分是胶原纤维,其内分布大量的本体感觉装置,用于反馈关节活动状态,指导关节运动并防止过度运动。韧带环绕在关节周围形成关节囊,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关节的稳定性。
由于韧带缺乏弹性,易发生关节动状态的反馈将发生延误,导致机体不能及时调整肌肉收缩以保持关节的正确位置,易发生关节的反复扭伤。韧带止点的末端结构是解剖上相对薄弱的部位,因此韧带断裂多数发生在止点部位。韧带末端断裂后由于愈合重建较慢,较易造成关节不稳。青春期前儿童由于韧带强度高于骨骼,易出现撕脱性骨折;而成年人的骨骼强度优于韧带,故而更易出现韧带撕裂。
关节是指两块或多块骨的支点或连接处。身体和四肢的活动主要来源于关节位置骨与骨之间的相对移动。稳定性大的关节活动度相对较小,灵活性不足;而灵活性大的关节稳定性不足。运动损伤常累及活动范围较大的滑膜关节。
关节面、关节腔和关节囊是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其中关节面上覆盖有一层很薄的软骨,多属于透明软骨,其形状与骨关节面一致,主要功能是减少运动时的摩擦、振荡和冲击。运动中的直接创伤、间接撞击和关节的扭转负荷常导致关节软骨的损伤。因关节软骨表面无软骨膜和血液供应,自身不具备修复能力,所以关节软骨损伤是不可自愈的。损伤后会导致疼痛、关节灵活性下降,最终可发展成为骨性关节炎。骨关节损伤还包括半脱位、关节腔游离体、剥脱性软骨炎、亲骨软化症和骨性关节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