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内经》到现代药典:药食同源经典书籍的理论脉络与实践价值

  • 时间:2025-06-16
  • 编辑:人之康

一、古籍奠基:药食同源理论的源头活水

1. 《黄帝内经太素》:药食同源的哲学阐释

唐代杨上善所注《黄帝内经太素》提出 “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首次从哲学层面揭示食物与药物的同源性。这一论述突破了物质功能的单一属性,强调同一物质在不同场景下的双重价值,为后世食疗理论奠定基础。书中进一步提出 “药食同用” 的配伍原则,主张根据体质差异选择食材,如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体现了中医辨证施膳的核心思想。

2. 《黄帝内经・素问》:食疗体系的框架构建

作为中医理论基石,《素问》构建了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的食疗框架,将食材按性味归经分类,强调 “气味合而服之” 以调和阴阳。书中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的论述,明确了药物与食物在疾病治疗中的互补关系,成为后世食疗应用的纲领性指导。

3. 《食疗本草》:药食同源的实践范本

唐代孟诜所著《食疗本草》是世界首部药膳学专著,系统记载 260 余种食材的性味、功效及配伍方法。书中 “核桃补肾固精,久服轻身益气”“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等记载,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食疗方案。例如,针对气血不足人群,书中推荐 “当归黄芪炖鸡”,以当归 “补血活血”、黄芪 “补气升阳” 为核心配伍,至今仍为食疗经典方。该书还特别强调食材炮制的重要性,如 “生姜煨制可减辛散之性,增强温中功效”,体现了古代对食材药性调控的智慧。

1750089824545.png

二、现代传承:古籍理论的学术转化与政策规范

1. 《食物中药与便方》:传统智慧的现代诠释

叶橘泉院士所著《食物中药与便方》以 “简便验廉” 为原则,收录常见食材的药用价值与临床验方。书中将《食疗本草》中 “核桃补肾” 的理论与现代营养学结合,指出核桃含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等成分,可改善记忆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该书创新性地将药膳方转化为家庭可操作的 “便方”,如 “米醋泡核桃仁” 用于软化血管、“红糖核桃卧鸡蛋” 用于产后催乳,极大推动了药食同源理念的普及。

2. 政策文件:标准化与实用性的双重保障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将古籍记载的药食两用食材纳入现代食品监管体系,明确 87 种物质的合法使用范围。例如,《食疗本草》中记载的 “枸杞滋补肝肾”“菊花清热解毒” 均被列入名单,为食品工业开发养生产品提供依据。此外,《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收录 “竹叶石膏汤” 等 25 首方剂,通过标准化折算剂量与用法,使古籍方剂在现代临床中得以安全应用。

三、文献互证: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链条

1. 性味归经理论的跨时代呼应

《黄帝内经》提出的 “五味入五脏” 理论,在《食疗本草》中得到具体实践。例如,该书记载 “山楂味酸,入肝经,消食化积”,与《素问》“酸入肝” 的论述完全一致。现代研究进一步证实,山楂含山楂酸等成分,可促进胃液分泌,验证了古籍理论的科学性。

2. 经典方剂的现代转化案例

《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对 “竹叶石膏汤” 的标准化,体现了古籍方剂的现代价值。该方出自《伤寒论》,原用于热病后期余热未清,现通过调整剂量与剂型,开发为清热养阴的食疗饮品,用于亚健康人群的体质调理。这种 “经典配伍 + 现代工艺” 的模式,既保留古籍智慧,又适应现代生活需求。

从《黄帝内经太素》的哲学思辨到《食物中药与便方》的现代诠释,从《食疗本草》的实践指南到政策文件的标准化规范,药食同源理论的传承始终围绕 “以食养生” 的核心。这些经典书籍与文献不仅构建了中医食疗的理论体系,更通过历代医家的实践与现代科学的验证,持续为健康管理提供智慧支持。在 “健康中国” 战略背景下,深入挖掘这些古籍文献的价值,将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基于大语言模型检索增强的中医“药食同源”饮食 建议生成方法》)



为你推荐

峡谷葛根粉(测试产品,勿下单)

价格: ¥28.0

立即购买
相关文章

全国食药同源产业创新工程药膳专项工程座谈会在京召开

2025年3月20日,全国食药同源产业创新工程药膳专项工程座谈会在北京食药同源产业发展创新中心举行。

2025-05-28

天冬纳入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药食同源管理

天冬正式纳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四川内江作为道地产区,依托 “中国天冬之乡” 品牌,推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东兴区以 “七位一体” 战略构建育苗、种植、加工、研发、康养旅游全产业链,种植面积达 5 万亩(占全国 60%),研发天冬蜜饯(省级非遗)、原浆啤酒、护肤品等 40 余种大健康产品,亮相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等国际平台。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抗氧化、抗衰老等活性,结合《中国药典》记载的养阴润燥功效,内江天冬正通过产学研合作加速成果转化,目标实现百亿产值规模。

2025-05-28

麦冬、天冬等4种物质获批药食同源 四川“小药材”加快冲刺百亿产业

国家将麦冬、天冬等 4 种物质纳入药食同源管理,四川三台(麦冬主产)、内江东兴区(天冬主产)产业初具规模,两大产业产值超 50 亿元,正冲刺百亿目标,推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

2025-05-28

药食同源——被“正名”后的三台麦冬会不会“一飞冲天”?

家将麦冬纳入药食同源目录后,全国最大麦冬产销基地三台县(产量占 70%+)麦冬价格涨至 140 元 / 公斤。依托全产业链布局(产值超 40 亿),正加速开发食品、保健品,冲刺百亿级产业园,引领麦冬产业升级。

2025-05-28

商洛市放宽“药食同源” 中药饮片经营准入

商洛市自 2025 年 5 月 13 日起放宽 “药食同源” 中药饮片经营准入,药品零售企业可销售定型包装产品,无需配备执业中药师及斗柜。政策降低企业成本、便利群众购用,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2025-05-28

南岸:AI赋能药食同源农产品数智加工中试基地揭牌 青山羊、茵红李产业达成产学研合作

2025 年 5 月,南岸区 AI 赋能药食同源农产品数智加工中试基地揭牌,采用 “技术中试 + 市场验证” 模式,推动青山羊、茵红李产业达成跨区域校政企合作,助力重庆打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2025-05-28

四川饭扫光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到天府中医药创新港洽谈交流

2025 年 4 月,四川饭扫光食品集团赴天府中医药创新港洽谈,围绕 “药食同源” 理念及功能性食品研发展开研讨,依托创新港全链条创新服务,推动中医药技术转化与健康食品开发,深化产学研合作,助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升级。

2025-05-29

宁夏构建枸杞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

宁夏构建枸杞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创建保存 2000 余份种质的资源库,“宁杞” 良种覆盖全国 90% 产区。开展基因组学等研究,开发改善脑功能、治疗糖尿病等 15 种功能产品,依托东西部合作引才建平台,助力枸杞产业升级。

2025-05-29

2025年杜仲叶行业市场分析:杜仲叶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025 年杜仲叶行业持续增长,国家卫健委将其纳入药食同源目录,陕西、湖南等地年补超 3 亿。华恒生物实现绿原酸微生物合成(成本降 60%),2023 年市场规模破 120 亿,日本、德国需求年增 30%,欧盟有机认证溢价 250%,行业向大健康领域升级。

2025-05-29

山东泰山灵芝集团正式成立,引领灵芝产业新发展!

2025 年山东泰山灵芝集团成立,依托泰山生态建标准化种植基地,融合基因组学等技术开发孢子粉、功能性食品、化妆品等多元产品。全球灵芝市场规模预计 2030 年达 150 亿美元,集团以 “科研 + 全产业链” 模式布局国内外市场,引领行业绿色高效发展。

2025-05-29

热门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