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海在望!政策如何为药食同源产业 “推波助澜”

  • 时间:2025-06-09
  • 编辑:人之康

2025年3月20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药食同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导和支持。

《意见》的发布,主旨是在加快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文件中明确提出,要以提升中药质量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实现常用中药材规范种植和稳定供给,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屏幕截图 2025-06-09 120106.png

这一政策背景为药食同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

一、政策支持

在《意见》中涉及药食同源的条例,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1、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

加大中药资源保护力度,编制中药资源保护和发展规划,研究修订《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完善分级保护制度。规范珍稀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严格依照法律法规保护野生动植物,建立珍稀中药资源调查机制,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一批珍稀中药资源的繁育、仿生、替代技术。推进中药资源统计监测,加强中药资源数据库建设,促进数据共享。完善中药材生产相关统计,开展常用中药材种植养殖、流通等信息统计。

2、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

发展中药材现代种业,研究制定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鼓励开展中药材育种攻关,完善中药材种业基地布局。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持续推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推动常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推行订单生产、定制药园等模式。

因地制宜发展林草中药材,依托符合条件的林场发展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

加强中药材流通和储备体系建设,指导建设一批产地加工基地,推广建设产地仓,有效缩减产区向生产、流通企业以及大型终端用户供应的中间环节。加强中药材市场管理,明确责任主体,规范中药材流通秩序。

3、加快推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持续更新中药产业链图谱,促进中药产业链强链补链,培育壮大“链主”和“链长”企业,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中药制造品质,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赋能全产业链,建设高水平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绿色工厂。培育名优中药品种,加强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创新,依法依规对特殊饮片实施批准文号管理。支持中药大品种创新改良,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等进行二次开发。

4、推进中药科技创新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有组织科研,推进多学科、多部门联合攻关,加强中医药基础研究,发展中药监管科学,加大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强中药创新研发,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中药的支持力度,深化中药作用机理和质量控制研究,推进中药材种质资源创新和生态栽培、中药资源循环利用以及中药科学监管、临床价值提升等关键技术攻关。

5、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

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完善从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中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实践技能培养,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或来华工作,同时加强对本土高端人才的培养,形成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中药研究团队。

二、产业红利期

药食同源产业涵盖了中药材种植、加工、产品研发、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目前,从整体产业情况来看,我国药食同源还处于行业发展的初期。

虽然药食同源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但整体消费者教育不足,市场并没有形成规模,正处于红利期。行业想要良性、有序的发展,形成规范化市场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也正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从种植源头来看,整体产量种植以种植农户为主,规范化不足,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存在品种混杂、种植技术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药材的质量和稳定性。

其次,在生产加工方面,存在技术落后的问题,比如部分中药材加工企业技术设备落后,缺乏现代化的加工手段,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性能不稳定。

再次,纵观整个市场的产品形态,可以发现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研发创新不足。整体产品的研发创新力度不够,缺乏核心竞争力。

最后,从市场的反馈来看中药材市场存在掺杂掺假、以假充真等违规违法行为,甚至为了节约成本,用二氧化硫、硫化物浸泡、熏制等违法行为也屡见不鲜,极大的影响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通过上述发展路径的实施,有望进一步推动药食同源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还能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为你推荐

峡谷葛根粉(测试产品,勿下单)

价格: ¥28.0

立即购买
相关文章

全国食药同源产业创新工程药膳专项工程座谈会在京召开

2025年3月20日,全国食药同源产业创新工程药膳专项工程座谈会在北京食药同源产业发展创新中心举行。

2025-05-28

天冬纳入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药食同源管理

天冬正式纳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四川内江作为道地产区,依托 “中国天冬之乡” 品牌,推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东兴区以 “七位一体” 战略构建育苗、种植、加工、研发、康养旅游全产业链,种植面积达 5 万亩(占全国 60%),研发天冬蜜饯(省级非遗)、原浆啤酒、护肤品等 40 余种大健康产品,亮相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等国际平台。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抗氧化、抗衰老等活性,结合《中国药典》记载的养阴润燥功效,内江天冬正通过产学研合作加速成果转化,目标实现百亿产值规模。

2025-05-28

麦冬、天冬等4种物质获批药食同源 四川“小药材”加快冲刺百亿产业

国家将麦冬、天冬等 4 种物质纳入药食同源管理,四川三台(麦冬主产)、内江东兴区(天冬主产)产业初具规模,两大产业产值超 50 亿元,正冲刺百亿目标,推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

2025-05-28

药食同源——被“正名”后的三台麦冬会不会“一飞冲天”?

家将麦冬纳入药食同源目录后,全国最大麦冬产销基地三台县(产量占 70%+)麦冬价格涨至 140 元 / 公斤。依托全产业链布局(产值超 40 亿),正加速开发食品、保健品,冲刺百亿级产业园,引领麦冬产业升级。

2025-05-28

商洛市放宽“药食同源” 中药饮片经营准入

商洛市自 2025 年 5 月 13 日起放宽 “药食同源” 中药饮片经营准入,药品零售企业可销售定型包装产品,无需配备执业中药师及斗柜。政策降低企业成本、便利群众购用,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

2025-05-28

南岸:AI赋能药食同源农产品数智加工中试基地揭牌 青山羊、茵红李产业达成产学研合作

2025 年 5 月,南岸区 AI 赋能药食同源农产品数智加工中试基地揭牌,采用 “技术中试 + 市场验证” 模式,推动青山羊、茵红李产业达成跨区域校政企合作,助力重庆打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2025-05-28

四川饭扫光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到天府中医药创新港洽谈交流

2025 年 4 月,四川饭扫光食品集团赴天府中医药创新港洽谈,围绕 “药食同源” 理念及功能性食品研发展开研讨,依托创新港全链条创新服务,推动中医药技术转化与健康食品开发,深化产学研合作,助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升级。

2025-05-29

宁夏构建枸杞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

宁夏构建枸杞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创建保存 2000 余份种质的资源库,“宁杞” 良种覆盖全国 90% 产区。开展基因组学等研究,开发改善脑功能、治疗糖尿病等 15 种功能产品,依托东西部合作引才建平台,助力枸杞产业升级。

2025-05-29

2025年杜仲叶行业市场分析:杜仲叶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025 年杜仲叶行业持续增长,国家卫健委将其纳入药食同源目录,陕西、湖南等地年补超 3 亿。华恒生物实现绿原酸微生物合成(成本降 60%),2023 年市场规模破 120 亿,日本、德国需求年增 30%,欧盟有机认证溢价 250%,行业向大健康领域升级。

2025-05-29

山东泰山灵芝集团正式成立,引领灵芝产业新发展!

2025 年山东泰山灵芝集团成立,依托泰山生态建标准化种植基地,融合基因组学等技术开发孢子粉、功能性食品、化妆品等多元产品。全球灵芝市场规模预计 2030 年达 150 亿美元,集团以 “科研 + 全产业链” 模式布局国内外市场,引领行业绿色高效发展。

2025-05-29

热门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