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葛根粉(测试产品,勿下单)
价格: ¥28.0
立即购买关于植脂末的误导性言论,长期在媒体和网络上广泛传播,其基本观点是将植脂末与部分氢化植物油、与反式脂肪酸划等号,从而引发消费者对植脂末的不安与误解,甚至达到了谈“植” 色变的程度。这些片面甚至失实的观点,不仅让公众对食品科技产生错误认知,也阻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在食品加工中广泛使用的配料,植脂末究竟是什么?今天,我们从食品科学的角度解读植脂末,以帮助消费者全面、深入了解植脂末的真实面貌。
一、什么是植脂末?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植脂末》行业标准(QB/T 4791-2015)的定义,植脂末是一种以糖、糖浆、食用油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乳制品、乳化剂后经喷雾干燥工艺制成的用于饮料增白、改善口感的粉状或颗粒状制品。可见,植脂末本质上是一种粉末状食用油脂,其制造工艺类似于奶粉,所以又称奶精,目的是方便将水不溶的油脂均匀分散在水中,起到改善饮品外观和风味口感的作用。
二、植脂末的发展历史
植脂末起源于20世纪50至60年代,为解决动物性奶油价格昂贵及使用不便的问题,在食用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中加入糖浆,经乳化、均质、喷雾干燥成为粉末,不仅不需要冷藏就可长期保存,而且在改善食品(如,咖啡)感官品质和风味方面比奶油更好,故称为咖啡伴侣。自上市以来,植脂末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迅速风靡全球。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咖啡馆,植脂末都因其方便使用、良好风味和较低成本,深受消费者喜爱。
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配料,目前植脂末在食品中的应用包括鸡精、高汤粉等汤料;冷制食品,如冰淇淋粉;麦片、奶茶、椰子粉、核桃粉、豆奶粉等固体饮料;咖啡调味剂,即家喻户晓的咖啡伴侣。
三、取代部分氢化植物油
在制造植脂末时,油脂是一种主要原料,可以使用普通植物油,也可以使用部分氢化植物油,使用后者制得的植脂末具有奶油口感和奶香风味,非常适合于调制咖啡、奶茶。但部分氢化植物油可能含有较多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针对这一问题,食品行业努力改进生产工艺,成功地用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等代替部分氢化植物油。世界卫生组织于2018年启动的“REPLACE”行动,要求2023年底在全球食品供应中全面停用部分氢化植物油。如今,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已经主动响应并做出工艺与配方调整,停止使用了部分氢化植物油。市场上,各类植脂末产品的包装上,“不含部分氢化植物油”的标识也越来越常见。
四、我国市场上植脂末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很低
由于越来越多的植脂末生产企业放弃了以部分氢化植物油作为原料,市面上植脂末产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很低,大部分产品标示0反式脂肪酸(即低于0.3克/100克)。同时,植脂末在食品(如咖啡、奶茶等)中的用量不多,消费者通过植脂末摄入的反式脂肪酸量很少,远不足以对健康造成危害。
2013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显示,全国总人群的反式脂肪酸平均膳食摄入量为0.39 g/d,相当于膳食摄入能量的0.16%(即反式脂肪酸平均供能比),北京、广州两城市全人群反式脂肪酸平均膳食摄入量和供能比分别为0.55g/d和0.30%,都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摄入限量(换算为成人每人每日摄入量约为2.2克);评估报告也显示,抽检的包含53款奶茶/奶精、47款速溶咖啡(含伴侣)、9款咖啡伴侣的115款固体饮料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均值为0.25 g/100g脂肪,对总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量的贡献不足2%。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已经相当低,植脂末中使用部分氢化植物油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植脂末并非“健康大敌”,不应与反式脂防酸和部分氢化植物油划等号。我们应依据科学事实、客观看待,既不盲目排斥,也不过度摄入,在享受其带来良好口感风味同时,遵循健康饮食原则,合理把控摄入量,以维护自身健康。
奶和奶制品是老年人饮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提供优质蛋白和钙等营养素,还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预防慢性疾病。那么老年人如何科学选择奶及奶制品呢?1.奶和奶制品的常见种类(1)牛奶,牛奶含优质蛋白、钙、维生素B2等营养成分,常见的有全脂奶、低脂奶、脱脂奶、高钙奶、无乳糖牛奶等。全脂奶脂肪含量较高,可用于补充能量。高钙奶可补充钙质,维持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症。高钙奶通常经过特殊处理,降低了乳糖含量,也适用于乳糖不耐受者。
2025-06-06
关于植脂末的误导性言论,长期在媒体和网络上广泛传播,其基本观点是将植脂末与部分氢化植物油、与反式脂肪酸划等号,从而引发消费者对植脂末的不安与误解,甚至达到了谈“植” 色变的程度。这些片面甚至失实的观点,不仅让公众对食品科技产生错误认知,也阻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在食品加工中广泛使用的配料,植脂末究竟是什么?今天,我们从食品科学的角度解读植脂末,以帮助消费者全面、深入了解植脂末的真实面貌。
2025-06-06
在产科的营养门诊经常有孕妈问:“我现在血糖这么高,是不是要少吃,但是少吃会不会影响宝宝的发育?”一些已经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糖妈妈”们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还不知道可以吃什么,一日三餐究竟怎么吃,成为了她们心中的烦恼。那么,控糖是否要节食呢?答案是“NO!”总的来说,对于“糖妈妈”们来讲需要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但绝不能过度控制,所以合理的饮食结构是关键。
2025-06-06
健康饮食,需要选对食材,需要合理搭配,还需要健康烹调。烹调的意义,一方面在于杀灭致病微生物等食品安全隐患,减少影响消化吸收的抗营养因素;另一方面在于使食物的质地口感易于接受,加快食物的消化吸收速度,提升营养素的利用效率;同时,烹调也可以改变食物的风味,去其异味,增其鲜香,促进食欲。再好的食物,如果烹调得难以下咽,其中的营养成分也就无法充分利用。同时,烹调也难免损失一部分比较敏感的营养素。此外,烹调还会引入油、盐、糖、增鲜剂等配料,让食物含有更多的热量、更多的钠盐。
2025-06-06
在超市的食品区中,有一个名词十分出众——全麦!全麦面包、全麦馒头、全麦饼干、全麦面条……感觉只要是主食类的食物,只要和全麦挂钩,就会变得身价倍增。可全麦到底是什么呢?面粉是制作主食最主要的原材料。典型的谷类植物能够制造面粉的部分是它的种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谷粒,包括4个主要部分:胚芽、胚乳、麸和壳。谷粒加工过程中因保留的成分不同和加工精细程度不同,造就了最终我们市面上见到的不同种类的谷类产品,比如富强粉、标准粉、全麦面、麦芯粉……
2025-06-06
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体重管理年”相关要求,值此2025年全民营养周之际,我们向全社会发出“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倡议:1.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居民健康体重管理意识。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成人肥胖食养指南》《儿童肥胖食养指南》《体重管理核心信息》等相关指南、共识,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倡导吃动平衡,纠正误区,回应关切,使广大居民了解体重对个人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家庭及个人健康体重管理意识。
2025-06-06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Chinese Food Guide Pagoda,以下简称“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准则和核心推荐,把平衡膳食原则转化为各类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的图形化表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形象化的组合,遵循了平衡膳食的原则,体现了在营养上比较理想的基本食物构成。宝塔共分5层,各层面积大小不同,体现了5大类食物和食物量的多少。5大类食物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和坚果类以及烹调用油盐。食物量是根据不同能量需要量水平设计,宝塔旁边的文字注释,标明了在1600~2400kcal能量需要量水平时,一段时间内成年人每人每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建议值范围。
2025-06-06
准则一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核心推荐: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2025-06-06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生命的表现形式,本质上都是蛋白质功能的体现,因此生命离不开蛋白质。2020年全民营养周之际,专家工作组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食物进行了营养评价。主要考察了食物的两个指标,一个是“数量”指标,即“蛋白质含量”,是指每一百克这种食物中蛋白质的数量。另一个是“质量”指标,即“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氨基酸评分是通过将食物蛋白质组分与参考蛋白比较限制性氨基酸的量,来评价蛋白质质量的高低,得分越高则说明蛋白质质量越好,机体越容易吸收和利用。
2025-06-06